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李克強歐洲行前瞻:中國外交的「歐洲方位」

2019-04-06

【文匯網訊】繼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下旬赴歐開啟新年首訪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將於8日飛往歐洲,赴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赴克羅地亞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正式訪問克羅地亞。

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和李克強今年首訪均選擇歐洲,體現了中國外交對歐洲方向的高度重視。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下,中歐之間頻頻互動,為進一步提升中歐關係的穩定性、戰略性和互惠性鋪設堅實基礎,為彼此求同存異、化解分歧凝聚最大同心圓,為世界發出中歐加強戰略互信、深化戰略合作的強烈信號。

中歐關係承前啟後的「重要時刻」

據中方透露,此次會晤是李克強總理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的第五次會晤,也是本屆歐盟機構任內最後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

觀察家們認為,在歐盟機構面臨換屆的關鍵節點,李克強此訪將同歐盟一道就「雙方需增進互信」進行「對標」,在合作當中妥善化解分歧,讓中歐關係穩步前行。特別是正在推進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何讓雙向投資更加開放?讓雙方都受益?中歐關心,世界關注。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時就為本次會晤勾勒出積極圖景——希望雙方都從戰略的、長遠的高度看待中歐關係,都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推動合作的心態去促進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在歐盟,容克亦表達出對李克強此行的期待。他說,願推動雙方就一些重要事項取得新的進展,使領導人會晤取得積極成果。「把一個良好的歐中關係留給下一屆歐盟機構」。

此次會晤如何給雙邊關係未來創造良好條件?中方表示,相信此次會晤將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動力,推動中歐各領域對話合作邁上新台階。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則強調,「任何成果的推進與落實都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不是一方的責任。」

共贏願景下的相互「開放」

在世界經濟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共贏空間不斷被壓縮的背景下,近年來,中國不斷以實際行動加大對世界開放力度——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主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允許外資控股合資券商,到放寬汽車等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今年人代會通過的外商投資法,針對外商普遍關心的徵收和補償、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問題,法律都作出明確的保護規定。

過去40年,中國的發展因對外開放而受益。而今,中國不斷延伸開放標尺,旨在「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面對一個亟需提振信心的歐洲,外界相信,李克強同歐盟領導人會晤時,將進一步宣介中國的開放政策與誠意,為更多合作夥伴提供發展紅利。

張明認為,中國將繼續按照自主合理的節奏堅定擴大開放,在此過程中,歐方關切將逐步得到解決。同時,「希望並相信歐方不會一面要求中方打開大門,一面收緊甚至關閉自己的大門。」

外界注意到,歐盟近期出台新的對華政策文件,有關「制度性對手」的表述受到較多輿論關注。

多位中國學者告訴中新社記者,中歐在一些領域也存在競爭,但競爭與合作相依相伴、相互促進,不是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零和遊戲。共贏,需要相互開放與信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說,站在中歐關係新的歷史時期,歐方應保持戰略定力,對華態度不應猶豫和徘徊,中歐之間共贏才是目標。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亦指出,在國際格局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中歐關係依然是最穩定的雙邊構造之一,因此更需要加以維護和促進,也更需要去校正觀念,清晰認識。

在張明看來,中歐雖然政治制度、經濟模式不同,但這既沒有阻止雙方在世界陷入冷戰的情況下依然以長遠戰略眼光和極大政治智慧作出建交決定,也沒有妨礙雙方在接下來的40多年求同存異,謀求互利合作與共同發展。歷史的寶貴經驗值得傳承,希望歐洲擺脫零和博弈思維,不要陷入「自我實現的預言」。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