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日作家對話:用生命尋找正義和平道路

2019-04-23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熊君慧)21日,在深圳精神宣言書店舉辦了一場名為「用生命尋找正義和平的道路——《他和我的東瀛物語》邂逅《己卯年雨雪》」的圖書分享會,嘉賓包括日籍雙語女作家元山裡子,廣東作協副主席、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資深出版人林宋瑜,為讀者現場解讀這兩本作品的奇妙經歷。

《他和我的東瀛物語:一個日本侵華老兵遺孀的回憶錄》主要講述的是元山俊美波瀾起伏的一生。元山俊美的人生橫跨大半個20世紀,親身經歷了日本侵華戰爭,目睹日本進入「和平憲法」年代,加入日本共產黨,為日本侵華戰爭懺悔,與日本右翼分子不懈鬥爭,一生命運與近現代中日曆史緊密相系。元山裡子於20世紀80年代在日本留學時與元山俊美結識,兩人相知相愛,結為伉儷,並肩作戰,反對日本右翼勢力。

分享會現場。

分享會現場。

元山俊美是農民的兒子,1940年被強制徵兵,送到中國戰場上,成為了侵略軍的一員。在殘酷的戰場上,元山俊美看清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真面目,不願意與中國人民為敵,對中國百姓友好,中國百姓也救他一命,甚至在戰地裡乾杯,結下一段戰爭時代難得的友誼。戰後,元山俊美加入日本共產黨,成為堅定不移的反戰人士和左翼社會活動家,為揭露日本軍國主義、揭露731部隊罪行、反對右翼篡改歷史教科書、反對參拜靖國神社而奮鬥,終生為反戰貢獻自己的力量。2000年,元山俊美重回對他來說意義深遠的湖南文明鋪,捐獻種植200株櫻花樹,表示對戰爭的懺悔和對中國人民的歉意,祈願中日兩國永遠和平。

《己卯年雨雪》以1939年長沙會戰、營田慘案為背景,主人公祝奕典夫婦和日本士兵武田夫婦在戰爭之前,他們的生活並無多大區別:真摯的愛情,待人接物的友善,日常生活裡的溫情。戰爭來臨,這一切急劇變化,兩對毫不相干的戀人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祝奕典與千鶴子之間發生了仇恨與寬恕的故事。

《己卯年雨雪》開創了中日雙視角敘事,創造了中日對話的語境,寫出了中日兩個民族在文化、心理、審美上的碰撞、衝突及其內部複雜性的層層展開,既鉤沉戰爭形態下諸多反人道、反文明的殘暴細節,又從歷史的蒼涼圖景出發,探微歷史表象之下深層次的邏輯和行為法則。《己卯年雨雪》出版之後,廣受文學評論家和中日兩國讀者關注。小說在日本引起當事人的反響,當年參加東北民主聯軍的日本人山邊悠喜子寫信:「對於書中所寫的內容,我心中擁有強烈的共鳴……熊先生的作品喚醒了我回憶中最珍貴的部分。我對作者的努力充滿感謝!」向八路軍投誠的日本老兵小林寬澄說:「我沒想到中國會有這樣好的描寫戰爭的作品,這大大超過了日本!」

元山裡子第一次讀《己卯年雨雪》的時候,就深感震撼,認為是一個奇跡。奇跡之一是,《己卯年雨雪》裡面的故事發生背景,就是元山俊美曾經參加過的長沙大會戰;之二是書中描寫了日本士兵武田修宏的內心世界,把當年日本鬼子內心痛苦掙扎的真相再現出來,可以說活脫脫再現當年那個真實的日本兵元山俊美的內心世界。而當時,她和元山俊美並不認識熊育群,熊育群卻讓元山俊美在他的書中「復活」了。

《他和我的東瀛物語》和《己卯年雨雪》就像一個鏡像,一實一虛,互相輝映,文學走出記憶,成為了歷史記憶的心靈捕手。記憶不僅屬於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有屬於自己的記憶。戰爭雖然過去,記憶在人們心中永存。戰爭的記憶讓我們不忘記過去,更讓我們相信未來。在這場分享會中,非虛構的回憶錄遇見了虛構的長篇小說,兩個國家、兩個民族的記憶在碰撞。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