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海歸還鄉續寫蘋果產業鏈

2019-05-13
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振宇(記者顧大鵬 攝)

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振宇(記者顧大鵬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訊記者 顧大鵬)2010年,獲得荷蘭瓦格寧根大學國際園藝和澳洲麥考瑞大學工商管理雙學士學位的楊振宇歸國還鄉,他說是因為「嘴饞,想吃老家的蘋果」,這個乍聽有點荒唐的理由,從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振宇嘴裡說出來卻又不像是戲言。他進一步述說他的理想「就是想當個現代農民,『天天有蘋果吃』,把父輩創建的蘋果產業鏈接續下去」。

楊振宇最喜歡的水果是蘋果,那是兒時培養起來的味蕾。揚振宇的父親是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那時,他還是個孩子,天不亮父親就背著他上山和村民一起栽蘋果樹,天黑了才回家,他心裡有點煩,問父親:「為什麼不早點回家?」楊雙牛回答說:「為了讓你天天有蘋果吃」。

楊振宇的父親楊雙牛退伍回鄉,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是崗底村第一個年收入過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家庭。1984年,鄉里推薦他回村當村官,選舉兩次才過半。楊雙牛很要強,為證實自己的能力,帶領村民攔河築堤造田,封山育林種蘋果,經過12年的努力,崗底村成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創建了千畝蘋果園,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當時小康標準 8000元的一倍。

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實驗室(記者顧大鵬 攝)

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實驗室(記者顧大鵬 攝)

背負期待回到蘋果園

1996年鬧洪災,大洪水擊跨了千米防洪大堤,沖毀了新造的200畝耕地和3500畝果園。那時楊振宇14歲,媽媽陪著他在邢台市讀中學,媽媽對災區的父親不放心,帶著楊振宇回家看看。

楊振宇記憶中,那是唯一一個不能「天天有蘋果吃」的秋天,當時家裡來了兩個教授,一個是中國農業大學的胡小明,一個是河北農業大學的李保國。兩位教授都勸他將來學農,「接父親的班」。災後重建的日子,楊振宇如願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後來又獲得荷蘭瓦格寧根大學國際園藝和澳洲麥考瑞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他背負著父輩的期待回到蘋果園。

楊振宇初到國外留學的時候,父親帶領村民重建家園,探索出「水土保持林戴帽、耐旱經濟林攔腰、高效水果住坡腳」的生態經濟模式。在崗底河矗立起一道防洪大堤,專家帶領村民一起到日本長野縣果樹研究所學技術,萬畝荒山重新規劃成現代園藝蘋果園。

楊振宇有點愧疚地說:「鄉村創業的時候我還小,重建的時候我在國外留學」,他曾想中止留學回村與父輩一起重建家園,父親安慰他安心讀書,楊振宇明白父親的用心。2010年,當一半中國留學生忙於綠卡申報時,他給北京機場等候的媽媽發短信:「已登上回國航班」。

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蘋果示範園(記者顧大鵬 攝)

河北富崗食品有限公司蘋果示範園(記者顧大鵬 攝)

父子爭論浮出水面

直到出任河北省富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振宇在父輩面前仍然冠有謙卑和順的好名聲。楊雙牛經過幾十年打拼,建立起自己的江湖地位,也在兒子面前保持著神聖威嚴。三年前,公司建立起萬噸鮮果貯藏庫,實現了365天天天有鮮果吃。這時,楊振宇向父親建言,建立NFC果汁生產線。楊雙牛說:「天天能有鮮果吃,何必再冒投資2000萬元的市場風險?」

與其說父親搶了風頭,不如說是成全了兒子的夢想。楊振宇覺得此事無望時,楊雙牛卻爭取到1000萬元河北農業產業專項資金,促成中國農大與富崗食品公司的一次戰略合作,使日消耗原果7000公斤的NFC果汁飲料生產線在富崗村落地投產。

今年65歲的退伍兵楊雙牛,戰鬥激情不減當年。1996年災後重建時,他向河神低頭讓出30米寬的河道,除此之外,這個頭頂「全國勞模」等多重光環的村官,沒有向困難低過頭。他希望兒子超越自己,一直期待著兒子的挑戰。

幾年前,富崗食品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完成村企分離,父親以慣性思維仍然握有企業的話語權。不論市場如何,他希望蘋果收購價格,年年有增無減。2018年秋天,楊雙牛提議特級果收購價,65元每箱再加15元,僅此一項增加企業成本40餘萬元。兒子站在股東立場第一次提出反對意見,父親站在農民立場算賬:「40萬能撬動農民增收400萬」,父子爭論浮出水面。

讓農民一步步走出思想藩籬

起初,楊振宇留學歸來,進入富崗食品有限公司當實習生。這個由父親楊雙牛親手創辦的企業,戶戶有股權,人人是股東。不過,楊雙牛烏托邦式的企業理想,在市場經濟中不斷受到挑戰。按當初的公司章程,1萬元以上的項目,要經股東大會表決通過。即便過了三分之二,反對意見仍然不能消停,以至於影響了項目的實施和集體的凝聚力。

楊雙牛問兒子怎麼辦?楊振宇說:「引進大股東和戰略投資者,搭建企業服務平台,一頭對接市場,一頭對接果農,企業專心做品牌和渠道,農民專心做產品」。

企業註冊了「富崗」「崗底」等30多個原產地水果保護商標,企業經營主打「富崗」,果農自營主打「崗底」。每一枚蘋果都有一個二維碼,掃碼可以追溯蘋果生產全流程。品牌效應很快讓果農跨了界,鄰村水果通過親戚混用「崗底」包裝,果農賣了人情,給企業品牌卻埋下隱患。

果農希望公司出高價統購,卻並不願意接受公司農資的統一供給,農民省了一點小錢,卻給企業的生態鏈和質量保證系統戳了個窟窿。

楊振宇問父親怎麼辦?楊雙牛不想用行政手段干預。他建議企業通過質量追溯體系,倒逼農民信守質量承諾。「公司+基地+農民」模式,讓農民一步步走出思想藩籬。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