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四年前的7月14日,經過多年波折不斷的艱苦談判,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終於掃清障礙,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世界為之歡呼雀躍。
然而,在僅僅四年後的今天,「退群」的美國進行極限施壓,受迫的伊朗逐步減少承諾,霍爾木茲海峽摩擦不斷,中東局勢出現愈演愈烈的傾向。
面對緊張局面,國際社會不斷呼籲,只有坐下來和平談判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然而,多名專家分析稱,目前雙方談判的時機還未成熟,這場由美國挑起的爭端仍將在短時間內持續「拉扯」。
從「歡呼」到「博弈」 艱辛談判成果一朝被毀?
伊核協議是一項「糟糕的」協議,對伊朗發展核項目的限制「很弱」,卻令其免於制裁。
自2006年起,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便與伊朗就解決伊核問題開始談判。期間各方分歧嚴重、多次反覆,直到2015年7月14日,才最終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協議。當時,這一協議獲得多方「點贊」,伊朗國內也是一片歡呼雀躍。
協議簽署後,對伊制裁逐步取消,伊朗信守諾言,充分履約,並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
然而,2016年美國大選後,一向對伊核協議不滿的特朗普上台。美國政府於2018年5月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逐步恢復對伊制裁。伊朗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但仍「不服輸」。
2019年5月,美國「退群」一周年之際,伊朗宣布不再出售濃縮鈾和重水,並設立60天期限要求伊核協議其他簽字方滿足其訴求,否則將突破濃縮鈾豐度上限。7月,因其訴求未獲滿足,伊朗繼續採取措施,減少履行伊核協議義務。
近幾個月來,美伊雙方似乎在多條戰線展開「博弈」。阿曼灣油輪遇襲,美國指責伊朗是「幕後黑手」;伊朗打下美國無人機,特朗普原計劃以軍事襲擊回應,卻又緊急叫停;美國希望組建國際聯盟巡邏霍爾木茲海峽,伊朗發出警告……
伊朗減少履行義務 向歐洲傳遞「求援」信號
美國一方面先行退出伊核協議、一方面指責伊朗減少履行伊核協議義務的決定,實屬「諷刺」。
儘管伊朗先後突破濃縮鈾存儲上限和濃縮鈾豐度,但同時又強調,仍然尊重伊核協議,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可逆」的,伊朗無意發展核武器,更無意與任何國家開戰。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面對美國的一系列施壓,伊朗的態度一直是比較克制但絕不屈服的,甚至有的時候採取「以攻為守」的戰略來應對。
他表示,這次突破濃縮鈾豐度,更多隻是象徵性的(表明態度),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呼籲更多國際力量幫助它抗擊美國帶來的壓力。
美國「退群」的14個月以來,伊朗不斷要求歐盟國家採取行動,維護伊核協議。然而,歐洲多國除了政治表態外,並未做出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董漫遠表示,伊朗認定歐洲是捍衞協議的關鍵,他希望歐洲「發力」,通過諸如大量進口伊朗石油等方式,對伊核協議採取有力的支撐,也緩解伊朗的經濟壓力。
寄望於歐洲國家是否有效?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日前到訪伊朗,試圖給緊張的局勢「降溫」。法國總統馬克龍此前還表示,試圖在15日前尋求重啟各方談話。
美伊恢復對話存「溫差」 但不足以燃起戰火
伊朗永遠不會在受脅迫的情況下進行談判,正確的行事方式是通過尊重而非威脅。
目前,美國與伊朗均表示願意展開談話,但雙方對重啟談判的前提存在差異。
比如,美國雖然聲稱「無條件」與伊朗展開談判,但特朗普早已表明想要修訂一份新的伊核協議,內容包括限制伊朗彈道導彈項目等;伊朗一方則要求美國先解除制裁,才同意開展談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表示,雙方重回談判桌的難點在美國,美國一直將制裁視為制衡伊朗的最有效手段,不會願意放棄制裁。但伊朗同樣不會屈服。
在美伊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外界普遍擔憂雙方是否會點燃中東戰火。目前,美國已在中東部署了至少5架戰鬥機;而伊朗在打下美國無人機時,就展現了其軍事實力與自衞的決心。
不過,郭憲綱分析稱,儘管互不相讓,美伊之間不太可能爆發戰爭,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美國大選在即,如果美伊戰爭爆發,美軍流血受傷,會對特朗普競選連任產生影響。
各方呼籲維護協議 「修訂增補」能否解決矛盾?
伊核協議至關重要,需要各方共同維護,伊朗在協議中的利益應得到保障。
7月1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在維也納展開會議,期間絕大多數國家呼籲維護現有的伊核協議。伊朗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阿巴迪也表示,這份協議花了10年時間才成形,不可能被重新審議。
這與特朗普所期望的新伊核協議相去甚遠。
董漫遠分析稱,伊朗不可能接受特朗普版本的伊核協議,這會對其國內政治方向造成影響。
然而,美國退出現有的協議已成事實,要使其「重新回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偉健指出,目前比較有可能的是,伊核協議的簽署方重新坐下來,在現有協議的基礎上做一定修改和增補,雙方的訴求在一定程度上就都能夠有所滿足。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