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兔主席
8月31日的活動主要集中在港島。大部分活動都集中在破壞(vandalism)和騷擾。區別就是使用了大量的燃燒彈,到處縱火。有多次記者幾乎被黑小將的燃燒彈和其他攻擊物擊中。當然,由於他們都是站在示威者一邊的,絕對不會有人高呼:「我是記者!你的和平示威對我造成了傷害。」
一
在理論上香港特區政府可以做許多事情,比如說地鐵安檢。黑小將使用了大量的燃燒彈,還隨身攜帶各種危險武器,他們都是通過地鐵移動和運送物資的。顯而易見,如果對地鐵安檢,就能很大程度的抑制他們運輸危險品的能力。但港鐵能進行安檢麼?香港社會估計還不認為安檢的收益大於成本。
這兩天有許多討論香港特區政府適用《緊急法》的問題。香港問題不是援引什麼法律的問題,現有的各種行為在現在看都是違法的。香港的問題是執法問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法律形同屁話,關於公共秩序的法治幾近崩壞。
二
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對事件的處理非常妥當,並沒有可以讓國際社會及反華勢力可批判和苛責的地方。不動就是加分,不動就是一種主動,不變應萬變。香港問題極度複雜,又面臨異常複雜的外部環境,確實需要審慎思考,確定長期方略,不能衝動行事。
但有幾條可以明確:
1. 香港亂來亂去,亂的確實就是自己。香港問題不會輻射和傳播到內地去。
2. 香港對內地的戰略作用最主要是離岸金融中心,而不是其他的。從政府角度講,自由行這套東西主要是惠及香港的。所以,內地遊客不去香港了,對內地沒有損害。香港亂下去,主要損害的是香港特定行業從業人士的利益,是分化香港,是港人買單,確切的說是一部分港人買單。
3. 內地民眾對香港問題的興奮度是會下降的,是會脫敏的,如果始終沒有新的發展,慢慢的就覺得了無新意了,就不再有興趣了。
4. 香港運動的許多行為在內地看來不是什麼民主自由運動,就是大半個世紀前活動的重演。內地民眾對此非常熟悉。並且借香港事件能夠一窺所謂自由世界的媒體、輿論、教育、個人信仰。香港提供的不是正面教材,而是反面教材。
5. 香港持續暴露的各種社會經濟問題(房地產化、去製造業、金融化、缺乏對底層的社會保障)可以幫助印證國家政策的方向性。
在目前這個環境下,北京並不擔心,定力十足。「香港不能再亂了」,但在最壞的情況下,繼續亂下去,最終也只能亂了自己。
三
發展到這個階段,運動其實已經進入某種僵局了。如果真的出了《反蒙面法》並且香港警察能夠執法,那麼這個運動會立即終止。
1. 運動很難進一步的升級。反對派的目標和議程是有政治限制的,反對派的上層人士是絕對不會觸及「港獨」與「脫中」的。他們認為這樣的主張有極大的政治風險,而會虛偽地說運動是為了支持「一國兩制」。黑小將是上層人士無法控制的一線,黑小將除了一些塗鴉外,其實沒有足夠的政治勇氣和能力敢於系統性地把他們的訴求明目張膽地提出來。所以,議題始終局限在五大訴求的範疇,堅決否認自己是「港獨」。
他們訴諸的行動是有限的。大家都是要回歸正常社會的,沒有什麼真的義士。誰給你送死啊?所以很難指望有多少的勇武出現。他們是一群見到警察就逃竄的烏合之眾,作為一個集體可以存在,但作為個人都是懦夫。所以經常可以在他們的內部論壇上看到彼此指責懦弱的帖子。如果沒有面具,他們根本就不會出現在街頭。
2. 但運動也很難馬上終止。因為運動有路徑依賴,也有沉澱成本,費勁搞了兩三個月就這麼收場了?那不是前功盡棄了。組織者永遠會擔心有秋後算賬的風險,政府會先抓頭目。因此組織者會訴諸宏大敘事進行動員,比如「如果香港這次敗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年輕人總是希望創造歷史,搞個大事件,實現人生輝煌,他們有衝刺的動力。
運動至今捉了近千人。有人說抓了很多人,通過消耗戰,可以把骨幹都拘捕,慢慢的他們就害怕了,我認為,不到判刑那天他們是不會相信的。他們認為自己參與的是光榮的革命,司法體系會庇護他們,或者最終可有某種白武士(比如美國)的介入,可使他們無罪釋放,或獲得某種豁免或特赦,不見棺材不掉淚。按照這個邏輯發展下去——假設大多的審判發生在十月中下旬,那麼運動至少可以持續到那個時點。
青年人很難找到運動的退出點。青年人在政治上和人生閱歷上是幼稚的。他們被宏大敘事和口號吸引。他們希望創造歷史、改變歷史,創造人生輝煌。他們缺乏歷史閱歷,缺乏歷史觀。他們沒有對政治現實的尊重和謙卑;他們對父母的對抗會轉化為對社會的對抗;他們會設定極度不現實的目標,會拘泥於細節和理想——也許只是為了讓運動繼續下去。政府想要說服、感化如此大量的激進化的年輕人是非常困難的。
基於這些林林總總的原因,運動勢頭很難一下緩下來。組織者會繼續忽悠,參與者會會繼續響應,外部資源提供也不會斷。所以運動不會馬上停止。
四
香港特區政府的策略是在日後收集證據後,將關鍵人拘捕。這是使用長期戰術,今天犯事的人可能兩個月後被抓。在短期內是看不到影響的。這種方式無助於在短期內止暴制亂。
五
香港是在發達經濟體裡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基尼係數高達0.53。香港過去30-40年的經濟發展中,不同的行業、界別、階層分享到的收益是嚴重不均的,不同行業、界別和階層對運動的看法是不同的;不同行業、界別和階層受到運動的影響是不同的(例如餐飲、零售、貨運、旅遊等相關行業會遭受重創。這些行業對GDP的貢獻不大,但僱傭的人口是很多的)。而從事內地最關心的行業即金融及衍生行業的人士,以及許多依附本地剛需的行業(例如本地律師、醫生、教師、公務員等)來說,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不那麼大。這部分人甚至會認為他們可能能從經濟衰退中受益:例如,趁房價下跌再多買一兩套。香港的經濟衰退,勢必加劇財富分配的分化。
所以,這場運動有巨大的同情者、中間派、坐等進一步收益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組合在一起,可能佔到市民的絕大部分。
辛勤的一線工作人員能夠在暴亂之後立即把路障、塗鴉、垃圾清除,讓市民們在第二天好像什麼事也沒有一樣回到正常生活,給他們提供了香港還在「正常運作」的假象。所以很多市民可能能夠在這個狀態下繼續堅持下去——至少比我們想像的耐度要強很多。
六
香港實際上已經進入「內戰」。
什麼是內戰?內戰就是在掌握國家機器的執政政府之外,出現了另一隻反對派政治力量,並且這支政治力量擁有足夠的市民支持和武裝力量。執政政府在國際上可能仍然擁有主權,但在國內卻無法在短期內通過政治動員和武裝力量來瓦解反對派的力量,雙方保持持續性的衝突。
在現代社會裡,絕大部分的國家的內戰都是某種代理人戰爭,即執政政府和反對派背後分別依靠某種更強的國際勢力的支持。執政政府之所以無法打敗反對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反對派擁有外部勢力的支持。
這就是目前香港的形態。反對派在運作的其實就是一個奪權革命,但又有相當比例的人口支持,對執政政府提出挑戰。「政變」和「革命」一方面很難被平息,一方面又很難在短期內取得成功,僵持之下,就轉化成某種形式的「內戰」。
「內戰」的形式不光是街頭暴力,它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市民的不斷分裂、割席,站隊、聚集到各自的陣營;發生在各種各樣的場所,包括學校及工作場所。這是精神上的內戰。街頭政治只是更加激烈的具體表現。
香港作為地方政府將會出現長時間的內鬥,特別是考慮到前面提及的大量激進青年人。這種內鬥將存在於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指2047年。
七
香港人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在短期內擺脫的「內戰」。相當多比例的市民是同情派、中間派,特區政府非常難以應對。同時,暴力手段也不能真正升級。運動將淪為一場持續的、常態化的、招人煩但本質平庸的暴力運動,同時它在短期內沒有真正脫離市民的忍耐界限,又不至於引起香港社會的全面癱瘓。
這就使得運動正在進入某種短期均衡狀態,「攻」和「守」將在更長的時間內以常態化的方式存在。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化解「眼前」的危機最快可能也要幾個月,而且可能更長——大半年到一年。一是讓香港內部的經濟消耗戰升級,人口不斷分化,二是被控的黑小將和反對派提堂並被判有罪,讓法律真正發揮作用。
在運動結束之前,「內戰」雖然了無新意,但大概率還要繼續進行。並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勇武熱戰結束,精神內戰還將在校園爆發,並將持久性地隔閡香港人。
(來源:微博「兔主席」)
責任編輯: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