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河南一家三代出16名教師 兩人曾赴貧困地區支教

2019-09-10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戚紅麗 鄭州報道)「去貧困地區支教,是受了父親的影響。」9月8日,剛剛完成支教工作的鄭州市中原區育紅小學語文老師趙玉珍說。去年,她主動要求去周口市太康縣城關鎮東關小學支教,克服環境的困難和身體疾病出色地完成了支教工作。

趙玉珍出身教師世家,從她父親這一代,家族中三代人出了16位教師,教齡加起來早已超過210年。「這都是父親耳濡目染的結果。」她表示。她小時候看到父親作為老師很受人尊敬,便立志當一名老師。這16位教師包括趙玉珍的父親、丈夫二姑、大姐、三妹、侄女、外甥女、侄子,還有她的娘家大嫂、二嫂、2個表妹、表弟,以及婆家大嫂、二哥。

趙玉珍(左一)和學生們在一起(記者 戚紅麗 攝)

趙玉珍(左一)和學生們在一起(記者 戚紅麗 攝)

1993年,趙玉珍師範畢業,走上老師的崗位,至今已有26年。這期間,酸甜苦辣都經歷過,遇到困難時就想想父親的經歷來激勵自己。從她記事起,父親經常不在家,視校如命、愛生如子。走上工作崗位的趙玉珍也以父親為榜樣,為給學生備好一節課,在學校沒有忙完,回到家裡接着備;帶着未批改完的作業回家,深夜伏案成了家常便飯。

趙玉珍的父親趙坤海在1980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拋家舍子,隻身來到平均海拔4200米高的西藏最艱苦的阿里地區支教兩年。西藏支教,是她父親教學經歷中最自豪的事,也讓趙玉珍心中一直有一個支教夢。於是,當學校有支教任務時,她激動地第一個報了名。剛開始,學校領導考慮到她的個人情況,不予批准。她幾次找領導,表明心志。最終,2018年9月,她如願以償踏上去周口市太康縣城關鎮東關小學支教的道路。

輔導學生(記者 戚紅麗 攝)

輔導學生(記者 戚紅麗 攝)

支教期間的生活條件遠比她想像的艱苦:牆壁斑駁的校舍,四人一間的宿舍,不能洗澡,沒有暖氣。在簡陋的廚房,他們自己架桌子買鍋做飯。

2018年國慶節放假期間,趙玉珍突發左眼紅腫,疼痛難忍,醫生診斷是急性淚囊炎,需要立即做手術。一聽說半個月才能出院,她搖頭拒絕:不能耽誤學生上課。她打針治療了三天就按時上班。淚囊炎複發,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她堅持上完一周的課,才坐長途汽車回到鄭州治療。學校里每周18節課,來回奔波勞累,導致眼睛反覆腫痛。整整四個月,18個周末,我18次往返周口和鄭州。每周末回到鄭州,兩天都在醫院裏度過,沒有時間回家看父母。後來病情嚴重到輸液後只堅持了三天又複發,沒辦法她只能一隻眼睛糊上藥膏,蓋上白紗布,堅持上課、改作業。忍着左眼發炎的疼痛、右眼使用過度的疲勞,工作絲毫沒有耽擱,趙玉珍終於堅持到期末工作結束,才利用寒假做了手術。

「身長五尺五,能忍剝皮苦。碎骨甜他人,殘渣育新木。」這首《甘蔗》,是1969年,趙坤海剛踏上教師崗位時寫的小詩,用於自勉,如今這首詩激勵着趙玉珍。憑藉着對工作的努力和執着,趙玉珍26年來多次獲得優質課比賽大獎;教學成果、論文榮獲省、市各級獎項;還榮獲「中原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稱號。

給年輕老師上思想教育課(記者 戚紅麗 攝)

給年輕老師上思想教育課(記者 戚紅麗 攝)

2017年,鄭州市婦聯在尋找千名「最美母親」候選人中選出10位鄭州市「十大最美母親」,趙玉珍是其中之一;2018年,趙玉珍成為河南省第十三屆婦女代表大會代表。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