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人民銳評|香港通識教育 是時候檢視了

2019-09-14

【文匯網訊】最近有人發現,香港有補習機構在自編通識教材中加入反修例運動內容,直接醜化警察執法,甚至假借市民之口誣稱「警察試圖謀殺抗議者」。這哪是成風化人的教材?這是煽動仇恨的傳單。

在香港,呼籲通識教育檢視問題的聲音一直不斷。人們擔心教材放「毒」,比如2013年就出爐的所謂「占中」通識「教材」,以及不少通識教材中埋著的醜化國家、製造對立的內容;人們也擔心教師、編審「有毒」,「非法占中」搞手戴耀廷之流一度當起教材顧問及審查,曾任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的賴得鐘,更以「黑警死全家」標語作其社交媒體頭像,而以「教協」為首的平台,更不斷將社會激進力量拉入教育領域,充實教育界的反對派力量,使得通識教育泥沙俱下,變成新的政治角鬥場。

有怎樣的教材,就有怎樣的教化;有怎樣的人心,就會有怎樣的政治。香港通識教育開展已10年,本意是要讓學生「加深對社會、國家、世界和環境的觸覺,培養正面價值觀」,通過「擴闊知識基礎與看事物的角度」,培養「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但從今年夏天一些激進青年的表現看,通識教育自由而博雅的本意,顯然落空。在7月立法會大樓受衝擊後,連董建華也承認,是自己任內開始推進的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問題出在哪裡?

首先是教材不送審、無標準。不經送審的教材,既有錯誤,更有偏見。明明是要介紹遼寧艦,教材印的是改裝前銹跡斑斑的「瓦良格」號;明明是說要鼓勵正反思辨,但顯然違背客觀公正、戴著有色眼鏡,比如「教協」推出所謂《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教材, 36頁中有13頁描述反修例或質疑聲音,5頁寫下官員回應,只有3頁是刊載支持意見。這種經過教材化包裝的政治宣傳品流入課堂,將教出怎樣的學生,不難想像。

其次是課堂泛政治、帶私貨。開學後,香港有教育界人士呼籲不要讓政治裹挾教育,但從通識教育開展方式看,這似乎很難達成。因為教材不統一,教師發揮空間大,一些激進分子就在課堂做文章、塞私貨,甚至還有教師以「課外實踐」的名義,帶學生到反對派煽動的遊行集會現場。由此而言,反修例風波以來,也不全是社會風氣穿透圍牆潛入校園,而是課堂內部就已經出了問題。

再次是有通識教育、無國民教育。香港通識教育提倡關注現實、提倡批判性思考,這本身是有意義的,但也有一個前提,即學生有足夠批判性思考的知識基底。而在香港國民教育缺失的背景下,一味強調批判性思考,就會變成一條腿走路。脫離歷史與國情,就很容易對現實簡單否定;失去思考的中國坐標,就很容易滑向「凡是不符西方標準的,便是落伍」的文化不自信。也正因此,早有人力倡香港教育的當務之急不是通識教育,而是「去殖民化」。

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林鄭月娥特首強調:「我們的教育政策目標,是培養青年人成為有素質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今天香港的教育,能不能承擔起這個目標?需要反思,需要共識,需要改變。因為一旦在教育上輸掉,就會輸掉一切。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西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