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藝術展覽掠影

2019-10-07

【文匯網訊】同賀國慶 共享榮光(逐夢70年)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藝術展覽掠影

王奮英中國畫《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准識別公示會》

王奮英中國畫《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准識別公示會》

范春曉中國畫《中國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飛機》

范春曉中國畫《中國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飛機》

張振江油畫《重器——海洋石油981》

張振江油畫《重器——海洋石油981》

呂冬芳中國畫《崛起——中國之尊》

呂冬芳中國畫《崛起——中國之尊》

崔美詩中國畫《軍港之夜·中國夢》

崔美詩中國畫《軍港之夜·中國夢》

李玉旺中國畫《使命》

李玉旺中國畫《使命》

2019,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從陽春三月到金秋十月,全國各地藝術展覽接連不斷。如何用作品展現70年的波瀾壯闊?如何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牽起一條精神之線?新時代,必然有新風貌。百花齊放的獻禮展,每一個都很出彩。

美麗中國,美在九州生色。各省區市陸續舉辦的獻禮展,展現出各地不同的山川、歷史和人文,集中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地發展成就和新時代城市精神,可謂家鄉新貌展上曬,各地美作大比拼,為喜迎國慶的熱烈氣氛,增添了文藝氣息。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深圳於今年3月在中國美術館率先推出打開的窗口是美麗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術作品展,唱響春天的故事。170余件藝術精品,以國際化的藝術視野,通過對幾代特區建設者充滿奮斗激情的形象塑造,展現了這座因改革開放而生的創業之都,起航新征程的底氣與信心。

隨後,同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京彩70年繪畫精品展,以時代新風、時代意韻、時代人民、時代經典四大篇章,將反映新時代北京風貌的佳作與歷史經典匯聚一堂。在中華藝術宮舉辦的時代風采——上海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展覽,以上海美術工作者歷時兩年創作的100余件新作為主,創作主題大到一帶一路,小到社區中心,展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使命、精神和生活。

民族地區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引人注目,民族題材寫生創作也是美術工作者長期關注的領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草原四季 亮麗北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以及雪域祥雲——西藏布面重彩畫展,分別通過120余位美術工作者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分赴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的寫生創作、來自雪域高原的13位畫家的50余幅重彩新作,讓觀眾看到了在偉大祖國的懷抱裡,內蒙古自治區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光輝歷程和西藏自治區“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描繪新時代的佳作,在全國各地舉辦的獻禮展中堪稱亮點。很多作品聚焦社會現實,彰顯時代精神。表現百姓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的作品,反映城市建設新貌以及互聯網時代生活方式變遷的作品,還有聚焦天眼、高鐵等國家不同領域歷史性成就的作品,既見證了中國美術發展,又記錄了時代偉大變革,給人以精神鼓舞和前進力量。不少觀眾感慨,在各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展覽中,看到了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

莫把丹青等閒看,無聲詩裡頌千秋」。

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新中國70年成就舉世無雙。中國人民從古至今有關美的創造,不僅反映著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更在時光流轉中傳頌著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下的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

文物中的遠古回響,講述著星河燦爛、浩浩湯湯的中華文明。文物追索與保護的多樣化路徑,更見證著一個古老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以300余批次、14萬余件流失文物的回歸,勾畫出一條70年文物回歸之路,每一件回家的文物,都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生動注腳。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辦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展覽匯集20余省份的40余家公藏單位、30余位私人藏書家珍貴藏品330余種,充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典籍保護傳承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光輝成就。

書為心畫,同樣展露著書家與時代的心靈對白。9月25日,盛世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書法大展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近百件風格多元的書法獻禮作品集中亮相。為彰顯傳統書法的正大氣象,也為配合寬闊通達的展廳空間,參展作品均為豎式丈二尺幅。作品內容選取70年中的閃光節點,通過書寫新聞、音樂、文學中所展現的科技、文化、體育等各領域成就,再現了新中國光輝燦爛的奮進歷程。

美術是時代藝術的先鋒力量。9月26日,偉大歷程 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作為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重大文化活動,展出的480余件精品力作,以中國美術館館藏經典為主,匯集國內20多個重要學術機構、美術博物館收藏的優秀作品,同時囊括文化和旅游部組織實施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的130多件優秀現實題材美術新作,蔚為大觀。經典與新作的交響,讓觀眾看到老中青幾代美術工作者接力奮進,以獨特的視野、新穎的畫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贊美時代,展現了新中國7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

軍事題材和軍旅美術同樣值得關注。在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暨第十四屆全軍美術作品展覽中,259幅美術作品既有表現我軍浴血奮戰的革命歷史題材,也有反映強軍興軍火熱實踐的現實題材,禮贊英雄,彰顯戰斗品格,生動展現出紅色基因的當代傳承。

在華夏大地精彩紛呈的獻禮展中,五年一屆、與國之慶典同步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令人矚目。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參與范圍最廣、作品種類最多、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大展,全國美展不僅集中檢閱5年來美術界的最新創作成果,更體現出時代新風尚,匯集全社會的目光和期待。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18年底全面啟動,自2019年9月6日以來,按畫種劃分的13個展區,在完成作品征集、初評、復評之後,已陸續拉開展覽帷幕,在全國各地掀起觀展熱潮。

新內容最為引人關注。位於濟南的藝術設計展區率先亮相,首次增設建築藝術類別;位於廣州的綜合畫種·動漫展區,年畫、漫畫、連環畫、插圖、書籍裝幀和動漫,展現出各畫種更加鮮明的藝術特質;位於景德鎮的陶藝展區,274件入選作品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陶藝表現形式;位於鄭州的壁畫展區,202件入選作品傳承壁畫傳統,於想象與創造力方面著力開拓;位於成都的版畫展區,在表現當代社會的人文思考與視覺經驗的過程中呈現新的美學意蘊……

參與人數最多、最受關注的,是實力派名家和青年翹楚各擅勝場的中國畫、油畫展區。位於濟南的中國畫展區,604件入選作品重在謳歌新時代,表現出充沛的意趣和新鮮的審美感受,呈現工與寫的技法融合、現代與傳統的藝術碰撞;位於重慶的“油畫”展區,595件入選作品體現出較強的主題性,在建構以意象為核心的寫意性油畫語言體系等方面特色突出,體現出中國油畫薪火相傳的人文傳統。

整體而言,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以開闊的視角、多樣的形式、鮮活的語言,描繪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豐沛氣象和現實生活的多彩圖景。無論是大畫種,還是小畫種,都呈現規模進一步壯大、技藝進一步精進的態勢,都成為表現大時代、展現大視野、體現大格局的生力軍,在時代、歷史、家國之間形成更豐富的藝術敘事。

八方同賀,高潮迭起。獻禮新中國70華誕的系列藝術展覽在全國各地的次第舉辦,進一步激發了社會各界禮贊新中國的豪情。展覽的組織者、藝術的創作者,勇擔職責使命,回應時代命題,與全國的觀眾,一同見證新中國70年的輝煌,共享祖國榮光。

名家寄語

1950年,我尚是少年,在省級文工團工作。國慶遊行要畫領袖像,我參加了畫作的創作。我們抬著巨幅畫像上街遊行,打著腰鼓歡快地跳著,我為做出的一點點貢獻而感到滿足。國慶五周年到九周年,我都是遊行隊伍中的一名舞龍者,我舞著龍頭從天安門前經過,龍在飛騰,我的心緒也在飛騰。今天,迎來了一個國家強盛、民族安康的時代。我已是一名勞動者中的老者,每每想到與國慶相伴的經歷,不忘初心於我就格外親切。願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河北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鐵揚

我是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一代,見證了國家從貧窮落後到改革開放,再到邁入新時代的滄桑巨變。我為新中國今天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驕傲。中國的科技正迅猛發展,文化藝術也進入黃金期。如何向世界展示一個強大和有魅力的中國,增強文化自信必不可少,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美術領域,逐步建立起本土化的審美價值體系,努力推動藝術教育及藝術創作向更高層次邁進,為時代留下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作品,為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發展貢獻力量,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機遇,也是重托。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壁畫家袁運生

多年來,我們創作了一些熱情反映時代生活,具有時代精神,正面刻畫人民形象,熔鑄個人藝術智慧與心血的美術作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藝術繁榮發展,極大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藝術多樣化的時代,我企望藝術家們,特別是年輕的藝術家們,將表現自我與堅持貼近時代、貼近人民結合起來,做一個站在新時代潮頭的人民藝術家。

——湖北美術學院原院長、壁畫家唐小禾

我是在紅旗下成長起來的。幾十年來,自覺沿著黨的文藝路線,扎根生活,深入群眾。多年來我創作了許多反映現實生活、表現勞動人民精神風貌的人物畫作品,傾注了全部心血。今日中國日新月異、繁榮昌盛的景象,是藝術創造最寶貴的源泉,是中國藝術家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如今我雖年事已高,但老驥伏櫪,會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繼續為人民服務,繼續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創作藝術精品,回報社會,回報祖國和人民。

——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國畫家謝志高

至今記得,我讀小學四年級時,語文老師命題作文:長大你要做什麼?我寫道:長大我要當畫家。那年,是新中國成立第五年。那個年代,所有少年心中都有一個長大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在新中國的陽光下,70年來,天天向上這一美好理念,讓我們時時感到成長環境的溫暖。在當今世界文化潮流中,如何樹立中國自己的話語權,讓作品彰顯出中國精神,是我一直不斷探索的方向。我的繪畫,來自生我養我的祖國大地和父老鄉親。我畫我之所愛,這來自我深沉的、與生命俱在的初心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油畫家孫景波

我已在西藏高原生活工作了整整46個春秋。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我經歷了多數同行都要經歷的撲向高原、解讀高原、表現高原的幾個過程,自然在每個過程中也結出了一些成熟的果實。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喜慶日子裡,作為西藏文藝事業中的一員,我願與雪域高原各族文藝工作者一起,將自己的視野、情感與關注點,聚焦於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和時代進程中各族人民具有審美感染力的形象風采,力爭以優異的創作成果向人民匯報,向祖國獻禮。

——西藏自治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國畫家韓書力

我的藝術人生幾乎與新中國的成長同步。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裡,我有幸多次參加國家級美術創作工程。我清晰感受到舉全國藝術之力、集時代發展之功後,藝術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步履堅定而扎實。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每個文藝工作者都應以己之長促成國家文化藝術之長,在藝術的個性表現中體現國家發展,這樣,創作才能無愧時代,不負人生,面向未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版畫家代大權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西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