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首架無人機總設計師離世 61年前他曾為國慶獻禮

2019-10-08

【文匯網訊】六十一年前為國慶獻禮的老先生走了

——追記中國首架無人機總設計師文傳源

【追思】

61年前的10月1日,他作為總設計師帶領團隊研製出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為國慶獻禮,而在這個國慶,他離開了我們。據北航校方發佈的訃告,10月1日0時12分,我國航空航天領域著名教育家和科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科創始人之一文傳源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享年101歲。文傳源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於10月7日上午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為祖國創造「兩個第一」

文傳源1918年6月22日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新橋鄉貫底。1943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航空工程系。1948年年底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在人民空軍訓練部任機械參謀。1951年7月在華北大學工學院任講師、副教授。1952年調入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7年,文傳源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為祖國研製無人機。面對「一無資料、二無經驗、三無設備」的困難,文傳源和師生們開始草擬技術方案和研製計劃,這一方案最終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支持。1958年6月29日,北航成立無人機研製指揮部,開啟科研攻關,目標是當年「十一」之前要上天。

無人機有自動著陸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等十二個大系統有待研製。文傳源先定下計劃完成時間,帶領大夥兒通過倒排計劃、順排措施,採用重疊、交叉、穿插研製管理方案等多種手段,步步推進。繁重的任務使文傳源的體重從53公斤迅速下降到44公斤。大干三百天、數百次測試之後,飛機可靠性終於有了保障。

1958年「十一」當天,「北京五號」無線電引導著陸正式試飛基本成功,文傳源帶領著北航師生實現了向國慶獻禮的心願。

1975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研製殲-6飛行模擬機,成立了殲-6飛行模擬機總體設計組,文傳源勇挑重擔,任總體設計組組長。他協調全國40餘個協作單位,經過八年攻堅克難,完成了飛行模擬機研製,該項目填補了我國飛行模擬機的空白,為我國飛行模擬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果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關愛學生傳道有方

文傳源曾回憶,他在1936年分別考上了湖南長沙第一高級中學和第一師範,由於家境不好,借了同學的錢湊齊學費,先進入第一中學學習了兩星期。但是家裡並沒有寄錢來,無法還錢,只好轉到不用交學費和食宿費的第一師範。「當時我想考大學,但是第一師範畢業後必須去工作兩年,分散精力,擔心以後沒有辦法考大學,我當時急得暈了過去。」他不願看到同樣的艱難重演,想盡他的微薄之力,幫助那些家庭貧困但學習優秀的孩子。

1998年,文傳源和其他獲獎者及校友一起,捐出了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的全部獎金,設立「馭遠獎學金」共5萬元;2014年10月,他再次為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發展基金捐贈10萬元,用於學生的獎助學金。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向文傳源頒發了北航「立德樹人」最高榮譽——「立德樹人成就獎」。在頒獎典禮現場,他曾談及對好老師的理解,「勤思考」「重引導」是好教師必備的特質。「教師要對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要深入地思考問題,遇到難題必須跟實際結合弄透。在引導學生方面則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討論。」文傳源說,「不同的意見要敢於辯論,敢於分析研究,敢於得出結論。甚至為此你可以打板凳,爭得面紅耳赤。」

渴求真知不服老

文傳源是北航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學科的帶頭人。作為我國首批博士生導師,1988年退休後,文傳源通過返聘繼續投身科研、培養學生,直至2003年。

離開教學崗位,但對知識的渴求、對世界的好奇從未離開這位老人。離休後,文傳源通過刻苦鑽研,基本建成了仿真學科的「相似理論」體系,並延續了對綜合系統論的研究,基本建立了「綜合系統論」理論體系。90多歲高齡時,他仍在搜集對自然科學有獨特見解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的資料,想闡述他們的思想,寫一部專著。

「我現在力氣太小了,年紀太大了,大家都比我年輕,未來靠你們了。不過,我不服氣,我也不服老!讓我們攜起手來,繼續奮鬥!」在2018年「北京五號」試飛成功六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文傳源已是百歲高齡,但這番話的豪情仍不減壯年。斯人已逝,精神長存,百歲文傳源先生的傳奇必將激勵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接續奮鬥。

責任編輯:陳西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