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大灣區GDP或將在2022年超東京灣區

2019-10-22
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22日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盧靜怡 攝)

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22日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盧靜怡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盧靜怡)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22日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論壇主題為「大灣區建設助力『海上絲路』交融」。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宣佈論壇開幕。在主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初步估算,如果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幾年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保持7%以上的GDP增速,有可能其 GDP 將在2022年左右超過東京灣區。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重在構建形成「泛南海經濟合作圈」。而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在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大灣區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運要衝,不僅是東南亞乃至亞太區域的重要交通樞紐,更是全球創新中心、世界金融中心及泛南海區域的經貿合作中心。」遲福林在主題演講時表示,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貨物貿易占泛南海區域的 32%。大灣區可充分發揮其發達的製造業、高科技、海洋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優勢以及制度優勢。

遲福林引述一組數據稱,2018年,粵港之間的服務貿易佔其貿易總額的比重為33%左右。但總的看,粵港澳服務業市場互聯互通水平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相比於港澳,廣東服務業市場開放應該說相對滯後,成為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的重要瓶頸。」為此,他建議,廣東應盡快將港澳資本視為內資,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他還提到,在要素獲取、准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平等對待港澳資本。

遲福林還建議,加快探索「三零等全球最新經貿規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探索實施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大膽借鑒並率先實施CPTPP等國際最新投資貿易協定相關條款,在電信、環保、勞工、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先行先試。

樊綱:大灣區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過程

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匯豐管理學院教授、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佔全國GDP的比重取決於將來整個中國區域的發展。他指出,大灣區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過程。中國的城市化還在進行中,農村人口正不斷向城市聚集,而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而城市群、城市帶就是聚集人口、彙集產業的重要區域性經濟體。「大灣區、大城市群、城市帶就是下一階段城市化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方式。」

「因為貿易戰導致外部環境在惡化。」樊綱表示,前三個季度中國的出口仍保持正增長,但對美國出口下降了約1成。他認為,現階段除了開發多元市場外,還需考慮如何擴大內需。在過去四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中刺激了各種需求,下一步階段仍然仍重視城市化進程帶來的需求。「中國的城市化僅僅完成了不到60%,還有巨大的潛力。」

本次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宣部、廣東省有關單位,外交部駐香港、澳門特派員公署和珠海市委、市政府有關負責人,駐穗領團及外國友好(交流)城市代表,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負責人及海內外媒體負責人等300多名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