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拆東牆補西牆 P2P商業模式存疑

2019-11-01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誕生於美國的網絡貸款(P2P)模式,在內地互聯網金融大潮下出現異化,從撮合借貸的信息中介演變為間接融資的信用中介。而一旦平台信用風險出現惡化,「低風險、高回報」的P2P投資就徹底淪為一場龐氏騙局。如今網貸寒冬已至,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張振新、戴志康等昔日大佬,亦難避免死走逃亡的個人宿命。

10月5日晚間,先鋒集團創始人張振新於倫敦去世的消息被官方證實。「先鋒系」是內地金融科技行業巨頭,但在今年7月份,集團旗下的網信普惠平台被爆出P2P產品逾期,張振新在內部郵件中稱,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其後先鋒集團內部資金風險惡化,累計債務規模逾百億,各項業務呈崩盤之勢。

另一位折戟英雄為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據此前公安機關通報,證大公司旗下網貸平台「撈財寶」及「證大財富」涉嫌非法集資。粗略估算,案件涉及債權人2.8萬名、未償付金額百億左右。8月29日,戴志康投案自首,承認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設立資金池、挪用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戴志康早年以地產與私募起家,後轉攻互聯網金融行業,多次公開表示「最看好P2P的前景」。

P2P業內人士何仲耀直言,內地網貸行業最大的問題在於經營不透明。「平台募集資金建立資金池,只有公司少數核心高管知道錢投到哪裏去了,挪用資金炒股、炒房、炒幣的情況並不少見。」而在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風險敞口成為定時炸彈,原本資金雄厚的財團或瞬間「休克」。

風控依賴貸後催收

P2P原指是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行為。網貸平台發佈貸款信息,由投資人自主選擇投資標的。當投資人退出時,需在平台上將債權轉讓給下一個投資人。由於定位於信息中介角色,網貸平台僅收取借貸雙方的交易費、服務費和管理費,自身不存在資金鏈壓力及擠兌風險。

然而,P2P的商業模式在內地金融環境下面臨兩大挑戰。天風證券分析師廖志明指出,一方面,社會徵信體系並不完善,大量資質較差的借款人湧入,導致逾期率與壞帳率居高不下,平台收益難以彌補風險損失。另一方面,剛性兌付是投資市場的長期通病,且投資人偏好短期限投資,平台為吸引客戶、增加流量,對外承諾自行擔保,最終只能「拆東牆補西牆」。

由於P2P是無擔保借貸,內部風控顯得尤為重要。以美國網貸平台鼻祖Lending Club為例,該公司直接與美國個人信用評分系統FICO關聯。而想要在Lending Club申請貸款的用戶至少要拿到660分,這意味著平台借款人主要來自中產階級。相較之下,內地徵信體系仍不成熟。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人行的個人徵信系統收錄自然人數9.3億,其中僅4.6億人有信貸業務記錄。而P2P平台又無權查詢個人徵信數據。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表示,P2P借款人提供的基礎資料往往有限,如果平台自身不具備大數據收集能力,則很難做出有效的信用評估。對於多數中小網貸平台而言,只能通過線下風控措施彌補線上風控缺陷。「我知道有些P2P企業,接近一半的員工編制來自貸後催收團隊。」

平台許諾超高收益

此外,剛性兌付也是P2P風險累積的主要因素。投資人既希望通過網貸獲得高額收益,又存有剛性兌付的固化思維,將P2P視作「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正因此,大量P2P平台承諾投資款項可日內贖回,甚至以超高收益率為餌吸引投資者。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姚志明指出,按照中國法律條款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的部分,理論上借款人可以要求投資人歸還。但內地網貸平台為了在競爭中勝出,大多選擇無視這條政策紅線。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指出,網貸平台通過不斷滾動發行產品,實現借短貸長,藉此解決投資人與借款人的期限匹配問題。但P2P的商業模式,也從信息中介異變為信用中介,由直接融資轉化為間接融資。在剛性兌付的背景下,網貸平台實際承擔了資產端信用風險,而當信用風險持續惡化、收益難以補償損失,實質上就是龐氏騙局。

隨著網貸行業加速出清,P2P退出歷史舞台只是時間問題。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9月份中國網貸景氣指數再創歷史新低,錄得71.15。此外,9月份網貸成交量為697.42億元,同比下降37.02%,為三年來網貸交投新低。

割席網貸 陸金所跳船求上市

由於P2P業務合規問題纏身,陸金所擬「跳船」後再做上市打算。大公報記者獲悉,日前陸金所(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4.69億美元增至9.19億美元。完成本次增資後,陸金所科技的資本金規模將超過母公司陸金所。分析指,內地網貸備案制的出台遙遙無期,陸金所受困於持牌要求一再推遲上市時間。鑒於此前已明確切割P2P業務,陸金所或以消費金融科技公司的身份再次衝擊IPO。

2011年成立的陸金所初時以P2P業務起家,2015年旗下網貸交易量排在內地同業第一,當年三季度首次超過Lending Club,成全球第一大P2P平台。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今年6月30日披露數據,陸金服借貸餘額為984.28億元(人民幣,下同),借貸餘額筆數155.5萬筆,利息餘額91.14億元,當前出借人數量65.35萬人,當前借款人數量146.5萬人,項目逾期率3.6%。

與暴漲的業務規模相比,陸金所的上市之路則命途多舛。2018年初有媒體報道,陸金所最快於該年3月份登錄港交所,但其後便渺無音訊。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港交所對P2P公司上市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持牌經營」,但內地網貸備案時間點一拖再拖,成為陸金所IPO最大阻礙。他續稱,目前陸金所的業務架構做出調整,原P2P員工被納入消費金融部門,準備「騰籠換鳥」實現曲線上市。

消失的網劇大金主

憑藉精良製作賺得上佳口碑,《長安十二時辰》成為本年度內地網劇爆款。惟不少觀眾注意到,片中插入網貸平台廣告時,演員念出的公司名稱與口形對不上號。P2P行業人士何仲耀對此解釋,這與廣告管理政策的調整有關。國家不鼓勵P2P公司為旗下集資平台(資金端)做宣傳,但借貸助貸(資產端)業務未受限制。「譬如樂信集團可以做『分期樂』的廣告,但不能做『橘子理財』的。」

在此背景下,網貸贊助商只得臨陣「換馬」,更換廣告主體,最終造成上述「心口不一」情況的發生。但《長安十二時辰》播放近半,原有P2P資產端平台廣告也被撤下。「看來監管進一步收緊了,所有業務都不允許做宣傳。」何仲耀分析稱。

2019年8月26日,中國人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及國家外管局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公開徵求意見稿)》指出,金融營銷宣傳是金融經營活動的重要環節,未取得相應金融業務資質的市場經營主體,不得開展與該金融業務相關的營銷宣傳。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分析,金融營銷宣傳屬於金融營業行為,而金融營業行為必須「持牌」。也就是說,金融科技企業或機構,若沒有金融牌照進行「金融營銷宣傳」則構成違法。而目前P2P行業並未實施備案制,所有的廣告投放原則上都會因為不合規而被下架。

事實上,P2P廣告被封殺早有端倪。國家廣電總局曾於7月22日公告,因違規播出影視劇項目非法集資廣告,處罰珠江電影頻道暫停播出30天。其中所涉及的違規廣告正是與一單P2P項目有關。

何仲耀坦言,近年P2P平台儼然是內地網劇第一大金主,廣告費也隨之水漲船高。

以愛奇藝平台為例,片中插入廣告的標價為每集200萬,若加上非會員播放前15秒廣告、劇中浮標廣告、暫停廣告等項目,一套40集的網劇可吸金8000萬至1億元。「當然,網貸公司出手如此闊綽,正是看重觀劇的目標人群,藉此吸引用戶入場,但同時這也推高了平台的獲客成本,使得盈利模式更加脆弱。」

然而,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積極轉型 赴港收購證券牌照

生存環境日趨嚴苛,對於多數網貸平台來講,只剩下「良性退出」與「轉型」兩條出路。盈透證券亞洲區業務負責人魏先生向記者透露,下半年已聽聞不少內地P2P公司有意收購香港券商牌照,開拓境外證券交易市場的經紀業務。惟香港證券業近期受孖展收緊新規影響及修例風波衝擊,持續有中小券商執笠,原本價值千萬的牌照,如今半價甩賣依然乏人問津。

今年6月份,宜人金科(前身為宜人貸)與香港券商Varengold Capital Securities簽署收購協議,後者擁有1號牌(證券交易)與2號牌(期貨合約交易)。

7月10日,人人貸母公司友信金服宣佈,旗下友信證券推出APP「友信智投uSMART」,主打港美股證券交易服務。據瞭解,友信證券持有香港證監會頒發的1號牌、4號牌(就證券提供意見)與9號牌(提供資產管理)牌照。

魏先生表示,網貸公司跨海併購主要是想依靠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便利,方便其拓展境外股票經紀業務。「併購後的開支其實也不小,既要支持證券行的線下網點,還要聘請至少兩位具備三五年持牌經驗的負責人,每年運營成本至少要幾百萬了。」

然而,如今香港證券行的日子也並不比P2P平台好過。據悉,今年前九個月共有22家證券行公告自願停止營業,較去年同期激增38%。自修例風波爆發後,自願停業的券商數量明顯上升。

魏先生透露,目前有間本港券商準備出售1號牌、4號牌、9號牌,對外叫價500萬港元,較之前的「行市價」縮水逾五成。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