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王振民:國家治理體系進入逐漸成熟階段

2019-11-21
「中國之治: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型研討會」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江鑫嫻 攝

「中國之治: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型研討會」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江鑫嫻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江鑫嫻)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聯合舉辦的「中國之治: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型研討會」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在會上表示,十九屆四中全會使國家的治理體系,開始進入逐漸成熟定型階段。法治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容之一,也是整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制度保障。要在堅持憲法穩定的前提下,通過修改憲法使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成果法律化、制度化。王振民表示,成熟的政策一定要上升到法律層面。

王振民提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的這條道路,到了需要更定型和完善的時候。「過去講『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句話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已經沒有了。改革是需要改革的,但不是永遠都在改革。」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劉旭濤表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基於中國國情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是關於國家權力結構和運行的「中國話語體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形成「邏輯自洽」的內在邏輯結構,理論上說得清,實踐中走得通。另外,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仍需要在理論上深入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深入。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張定安從行政管理學科整體的角度,闡釋了下一步研究的重點特是放管服領域的研究。他指出,學者要研究中國特色行政管理的話語體系、學術體系、學科體系。他強調,政府自我治理體系的研究,須更多地關注經濟學視角。十九屆四中全會為研究行政管理提出了很多重大問題,例如建立職責清晰、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預算管理,戰略規劃,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提升行政效能,理順央地關係等。放管服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政府服務應在放和管的基礎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則通過對2萬餘人的民調,講述了民眾對國家治理的態度。他表示,量化研究證明,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網民對目前重大新聞熱點事件的態度調查顯示,民眾的態度高度理性,與政府的期待亦高度吻合。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書記孫柏瑛從社會治理視角提出了框架性的共同體的觀念,解讀了國家基層治理能力建設的未來走向。她強調,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基層層面須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共同體的觀念有兩層含義,第一,共同體是國家通過法律以及道德、核心價值觀和多元手段整合人們的共同生活交往過程的整合機制。第二,人們在整個利益的分解或者協商過程中有共同規則和平等地位,共同擔當治理的資格和使命。為此,基層治理須解決三個連續性的問題:如何轉換為共治的社會治理制度,如何轉換為有效的治理行動邏輯,如何轉化為高質量的治理效能。她進而構建了社會治理的「政黨·政府·社會」三元結構,認為政府要職責明確、專業化、協同治理,更多地賦權老百姓,賦能於基層自治。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