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開幕

2019-12-21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何花、李望賢)第八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以下簡稱「雙年展」)開幕新聞發佈會20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行。本屆展會21日正式開幕。

本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主題為「城市交互」,由建築師、麻省理工學院「可感知城市實驗室」負責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與藝術評論家法比奧·卡瓦盧奇(Fabio Cavallucci)三人擔任總策展人;由華南–都靈聯合實驗室(都靈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擔任學術策展人。展覽將於2019年12月21日在主展場深圳福田高鐵站和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幕,並於12月22日開始正式向公眾開放。同時,深圳各區9個分展場將與主展場聯動,形成遍佈全城的有機交互網絡。

記者了解到,2019雙年展包含兩個板塊,即「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維」,將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城市空間與科技創新之間不斷發展的關係。主展場將展出共計140多件作品,彙集來自24個國家及地區的280多位參展人,包括MVRDV建築事務所、利亞姆·揚(Liam Young)、斯坦法諾·博埃裡(Stefano Boeri)、籐本壯介(Sou Fujimoto)、托馬斯 ·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池田亮司(Ryoji Ikeda)、谷歌,以及王澍、張永和、多米尼克·佩羅(Dominique Perrault)、袁烽、劉慈欣、崔愷院士、王建國院士等國際國內著名的建築師、藝術家和機構。同時,開幕周及展期將舉行一系列豐富的學術交流活動及大眾活動,邀請觀眾充分參與其中。

「城市交互」——一場面向未來的城市實驗

在日益加深的全球空間互聯和地區融合進程中,「城市交互(Urban Interactions)」已經成為一種既具有哲學意義、也具有創新價值的普遍性話題。城市交互包含了城市、人與機器之間的多種交互。某種意義上,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系統交互」的產物。隨著越來越多新型交互技術的出現,從虛擬空間到日常生活、從城市物質界面到人類社會組織、從全球生產消費系統到跨區域的巨型城市群落,必將呈現出越來越多前所未有的「超城市」「超物種」和「超社會」現象,城市交互、人機交互、社群交互,這些不斷衍異的新型關係已經開始成為未來人類即將面對的全新領域。

「城市交互」意味著一種新型的時空關係,伴隨著虛擬世界的誕生和興盛,我們已經開始見證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與現實世界交融的奇妙場景。「城市交互」也意味著一種新型的思維方式,超越學科邊界,把自然與人文、技術與藝術、現實與幻想、理性和感性等不同領域的知識體系編織在一起,塑造出新的知識體系類型。「城市交互」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迭代過程,也是一個生生不息的演化過程。

「交互」作為本屆雙年展重要的方法論,深植於其理念、構成與呈現之中。縱觀歷屆深雙,本屆將成為一個重要轉折點——跨學科範圍最廣、視野最多樣化,建築、城市規劃、科技、藝術、科幻和文學等學科首次共融,形成一個實踐與想像並行、現實與虛擬重疊、當下與未來交織的綜合平台。「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一場面向未來的城市實驗即將展開,深雙基因中固有的創新能量將在本屆雙年展爆發。

「城市之眼」板塊——當城市和建築具有觀看的能力

「城市之眼」板塊展場位於深圳福田高鐵站,由卡洛·拉蒂和華南-都靈聯合實驗室聯合策劃,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城市建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開啟一場有關「未來×科技×城市」的交流——揭示技術的變化,並促進設計對科技的回應。

「城市之眼」板塊的構思歷時15個月,以「開源策展」的方式匯聚許多學科的觀點並最終呈現。於2019年4月1日至5月30日展開的全球公開徵集吸引了四大洲280多名申請者,分別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哥倫比亞、韓國等多個國家。展覽由「世界城市實驗室」「移動出行」「硅基學徒」「數字社會」「設計智能」「人工生態」「抵禦技術」「城市策展」八個子板塊構成,從多角度探討「城市之眼」場景對日常生活的不同影響。與此同時,行業領先的建築師、設計師、學者也作為「特邀評論人」參與了展覽。

以「觀看」作為切入點,非常建築主持建築師張永和的裝置作品「尋找布魯內萊斯基」可視為一次在當代城市場景中重現意大利建築師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著名透視實驗嘗試,利用視覺裝置捕捉場景,尋找建築窗戶中自我的眼睛。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袁烽的「游木(目)」則如同一個扭轉的「數字潛望鏡」,通過新的感知媒介使得觀者體驗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漫遊之感。

立足深圳福田高鐵站,展覽為探索數字增強型城市的場景提供一系列體驗舞台,主展場內外空間將促進人與城市空間產生新的關係,並在這個城市交通中心發展出新的互動。呼應城市交通系統帶來的城市變化,MVRDV建築事務所與法國空中客車(Airbus)合作設計了一套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空中交通系統,作品「城市與天空之城」希望通過提問探索城市和天空之間的新邊界;多米尼克·佩羅建築師事務所(DPA-X)的作品「地下樞紐:新一代建築體」則將眼光投向地下,討論全球城市中湧現的巨型連接空間不同尋常的建築風格,包括福田高鐵站本身。觀眾可以從一座韓國江南國際交通中心的大型模型內部穿過欣賞作品,體驗當代城市的連接與流通。

「城市升維」板塊——編織跨學科的未來幻想

「城市升維」板塊展場位於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由孟建民及法比奧·卡瓦盧奇團隊策展。團隊由知名建築師、藝術家、電影人、作家、博物館研究員等跨國、跨領域成員構成,以一種全新而深刻的方式切入對本屆雙年展方法論的探討。

「城市升維」板塊由「未來市民」「城市煉金師」「科幻現實」三個子板塊構成,分別對應城市使用者、城市創造者和有遠見的城市思想者的視角。「未來市民」從市民的角度來看城市,審視新興科技和城市居民之間的關係,以及其在個體市民身份和自我認同方面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城市煉金師」採用建築師、藝術家和城市規劃者的視角,記錄和反映城市的變革。「科幻現實」在有形與無形、現實與理想、存在與想像等維度之間搭起一座橋樑。

展望大灣區城市間的交互

十四年來,雙年展堅持創新、開放、包容的理念和「城市即展場,展覽是實踐」的原則,立足於快速城市化的時代背景,聚焦於城市與城市化的主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會發展和迭代出怎樣的全新關係。本屆展覽從粵港澳大灣區延展到全球網絡空間,可以預見科技創新與城市空間會如何深度糾纏,而新的城市交互現象又將催化出令人預想不到的生活場景。

記者了解到,此次雙年展選址深圳地鐵福田站,內設香港和澳門城市館:香港城市館以「2 x 2(二城二):意像城創意」為題,從想像、創意和科技出發,思考城市未來的多種可能性,運用嶄新的科技方案構建理想中的宜居城市;澳門城市館以「城·門」為設計主題,以「澳門的門」為符號載體,以大灣區的城市肌理為基礎表皮,應用參數化輔助設計及3D打印技術建構,呈現出由拱門組合而成的裝置藝術作品。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