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必須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切實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內地專家表示,收官之年要繼續用產業的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與此同時,在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的條件下,也要以金融機構為中心,建立投融資、培訓、電商、支付結算、物流為一體的普惠金融平台,助力脫貧攻堅。
2019年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
國務院扶貧辦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95%以上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摘帽。預計2019年減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00萬人左右,貧困縣摘帽340個左右,年度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指出,容易脫貧的都已經脫貧了,剩下的600多萬貧困人口難度相應更大,精準脫貧、精準施策的要求也更高。鞏固脫貧成果不能這邊摘帽,那邊又返貧。全面脫貧不是終點,後面還要跟鄉村振興銜接上。經過實踐檢驗,「產業扶貧」在有效性、可持續性上發揮了明顯作用,其不僅可以是一產種植業和養殖業,也可以是二產農產品加工業和三產鄉村旅遊服務業,還可以是三個產業之間融合共同發展。
不斷提升扶貧金融產品覆蓋度和滲透率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執行所長宋科對香港文匯網表示,金融扶貧在脫貧攻堅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對「農戶+公司」這一鄉鎮企業模式的支持,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效融合。此外,借助大數據和金融科技大發展的契機,特別是在網絡經濟和個體經濟高速發展、手機和電腦高度普及的當前,以金融機構為中心,建立投融資、培訓、電商、支付結算、物流為一體的普惠金融平台,有效助力脫貧攻堅。
「要積極參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融資工作,並加強對金融扶貧信息的統計監測,同貧困地區政府加強信息共享,一方面為國家脫貧攻堅工作政策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和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引導貧困地區產業向綠色化、產業化、規模化、機械化等國家重點扶持方向和地方特色領域發展。」宋科指出,具體而言,可以採取差別化信貸政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於脫貧攻堅領域的信貸項目簡化審批流程、延長貸款期限、擴大抵押品等。同時,加強機構網點下沉,加快線上融資服務和金融服務,特別是針對農品和貧困人群,增加用戶友好水平,簡化操作,不斷提升扶貧金融產品覆蓋度和滲透率,突破金融扶貧工作的最後一公里。
宋科也強調,由於普惠金融對像收入水平偏低、抵押物匱乏、經營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較弱,而且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農民密集度偏低,金融服務的單位成本比較高,從金融機構資本回報率角度而言,利潤水平偏低、商業風險也比較大,這就限制了金融機構提升普惠金融網點、人員、服務的密度深度和廣度的動能。因此,需要財政、產業、監管考核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和配套設施的完善,調動銀行保險等機構的積極性。另外,也需要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產品和電子銀行網上銀行,解決滲透率和覆蓋面的問題。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