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過去一年香港經歷幾番波折,先有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外貿,繼而有暴力事件衝擊社會各行各業,再到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多重打擊令經濟陷入寒冬。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博士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目前香港經濟面臨着自2009年以來一個最困難的「三險疊加」時期,應通過加快創新驅動、轉變房地產發展模式、推動年輕人創業等方式儘快走出經濟困局。
據中評社2月26日報道,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認為,從全年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經濟增長的影響應該是在1∼1.5個百分點左右,疫情對香港樓市的影響是短暫的,樓市雖然有一定的下行壓力,但暫時還看不到有大跌的可能。他亦預估,此次疫情可令香港樓市下調10%∼15%。
「受疫情影響,香港很多中小企業可能會出現倒閉的情況,負資產比例可能會提高,從而影響到香港銀行業的收益、利潤等。」王春新強調,如果隨之出現一些風險事件,在港中資銀行可以挺身而出,為香港的金融穩定提供支持。過去香港在多次面對金融問題和市場問題時,中資銀行都是走在前列,協助香港政府來穩定市場。
觀點概覽:
一、當下香港經濟面臨「三險疊加」;
二、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令香港樓市下調10%∼15%;
三、在港中資銀行可為香港金融穩定提供支持;
四、特區政府紓困措施還可多下功夫;
五、特區政府要加快與大灣區的經濟合作布局;
六、加快創新驅動、轉變房地產發展模式、推動年輕人創業助力香港走出經濟困局。
王春新博士199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八十年代中後期在福建省政府擔任決策諮詢研究工作,負責制定經濟發展戰略、設計經濟改革方案以及研究解決經濟發展問題。1993年初起任中國銀行港澳管理處經濟研究部經濟研究員,主要從事經濟分析工作,同時兼任銀行發展策略研究。2003-2009年進入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先後擔任高級研究主任及首席研究主任。現職為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兼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榮譽院士。
專訪全文如下:
觀點一:當下香港經濟面臨「三險疊加」
記者:您如何看待當下香港經濟情況?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給香港經濟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
王春新:我覺得現在香港經濟面臨着自從2009年以來的一個最困難的時期,可以稱之為「三險疊加」時期。「三險」是指中美貿易戰、香港本地社會事件以及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其實中美貿易戰和本地社會事件已經令香港經濟出現負增長。我們都知道,2018年香港經濟增長為3%,但去年上半年因為中美貿易戰加劇以後就下跌至0.5%,下半年則受社會事件的衝擊,下跌至-2.85%左右。
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也不小。首先,旅遊業及相關行業受影響嚴重,目前香港基本沒有什麼遊客,零售業、酒店業等行業所面臨的形勢都非常糟糕;其次,本地消費受一定影響,例如餐飲、購物等;第三,進出口貿易與物流亦受到影響,雖然現在各關口限制人流,不限制物流,但是在疫情下整個貿易與物流的效率肯定會下降,加之內地復工比例還不高,所以進出口貨源供應量多少都會有所延遲。
我預估今年第一季度香港經濟會跌到谷底,接下來的第二季度也會受到影響,而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應該會收縮5%左右。從全年來看,此次疫情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應該是在1∼1.5個百分點左右。香港經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負增長,應該會有連續四個季度負增長,平均負增長大概3.6%左右,與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情況類似,當時香港經濟連續五個季度負增長,平均調整大約3.8%。所以說,此次「三險疊加」對香港的經濟影響是很大的。
觀點二:疫情可能令香港樓市下調10%∼15%
記者:2003年SARS期間,香港樓市大跌,您認為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對樓市產生一定影響?您有何預判?
王春新:我們都知道,香港樓市在2003年的確有下跌,但不是大跌。通過數字可以看到,從2002年11月到2003年7月的SARS期間,香港樓市其實只下跌了一成左右,主要是因為1997年10月香港爆發亞洲金融風暴後,樓市調整已經差不多超過六成,所以SARS可以說是對當時已經下跌的香港樓市「又踩了一腳」,讓大家感覺那個時候房價跌得很厲害。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和SARS期間所面臨的情況不太一樣。其一,香港的樓價在去年5月份創下新高,隨後由於社會事件到去年12月份調整了4.6%左右,但是與前年年底相比,房價還是上升了5.3%,這說明香港樓市的韌性還是非常高的。今年1月份後香港經濟急轉直下,房屋成交量也在下降,而且出現過一些拋售的情況,但從具體數字來看,還未看到大幅度下跌的情況。而SARS爆發之前,香港樓市已經下跌超過六成,但新冠肺炎疫情所面對的樓市處在一個歷史高峰,2019年5月樓市達到新高的時候,私人住宅樓價比SARS最低峰時升高5.8倍,寫字樓升了8.6倍,商鋪漲了6.3倍,工廠大廈則是12.5倍。這與SARS時期所處的房地產周期是不同的。
其二,就是利率,現在香港的利率是比較低的,而且今年的美元利率應該還會保持在低位,甚至可能有機會再減息,而SARS之前美國則是一直在加息。
其三,現在香港的住宅供應量還是比較有限,但在SARS之前的那段時間,香港房地產的供應量是很大的。
還有就是特區政府最近也推出了一些助力居民購買住房的政策。那麼,這些因素組加在一起,應該說對香港樓市還是有一定的支持力度。
總的來講,無論是SARS,還是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樓市的影響是短暫的,真正決定香港樓價上升還是下調的主要因素是正負利率。目前香港還是負利率,所以說,樓市雖然有一定的下行壓力,但還看不到有大跌的可能,我個人估計此次疫情對香港樓市的影響可能是下調10%∼15%。
觀點三:在港中資銀行可為香港金融穩定提供支持
記者: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日前走訪在港中資企業時,強調在港中資企業應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在您看來,疫情持續期間,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在提振經濟、金融紓困等方面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王春新: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其實現在在香港經濟中所佔比重是比較大的,比如香港的銀行業當中,中資銀行佔香港整個銀行體系的總資產、總貸款、總存款都超過三分之一。
為應對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中銀香港率先推出了五項金融支援服務,比如提供物業按揭貸款延期還本安排;設立「中小企抗疫專項貸款計劃」;支持保障抗疫物資供應;延長到期保費寬限期及增加額外保障;提供費用優惠或豁免等,這些政策都廣受歡迎。中銀香港五項政策推出以後,滙豐等其他銀行也都開始陸續推出相關措施。此外,現在的中資銀行還通過安排員工彈性上班等方式減少交叉感染幾率,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保護、協助香港社會。
隨着疫情的發展,我們要注意觀察香港資金的流動性和金融穩定。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業可能會出現倒閉的情況,負資產比例可能會提高,從而影響到香港銀行業的收益、利潤等。如果隨之出現一些風險事件,在港中資銀行可以挺身而出,為香港的金融穩定提供支持。過去香港在多次面對金融問題和市場問題時,中資銀行都是走在前列,協助香港政府來穩定市場。
觀點四:特區政府紓困措施還可多下功夫
記者:目前香港經營環境形勢嚴峻,特區政府亦推出一系列紓困措施,您認為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
王春新:到目前為止,特區政府的紓困措施已經推出差不多五、六輪,據不完全統計,總金額為900億左右,佔香港GDP的3%以上,對穩定香港經濟多少都有好處。但香港畢竟是市場主導型經濟,通過特區政府目前所做的一些努力,只能舒緩中小企業所面臨的一些困難,所以還可以在其他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比如對於中產階層,當下薪俸稅可以做更大的減免;還有最近有人提出說「派錢」,我認為也可以考慮,因為一般來講「派錢」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但在香港經濟「三險疊加」的時候,「派錢」能夠振奮人心,鼓勵民眾。此外,特區政府也應該要推出更多協助居民買樓的措施,在香港樓市情況不好的時候,不一定要減少「辣招」,但可以通過一些措施幫助需要買樓的市民買樓。
觀點五:特區政府要加快與大灣區的經濟合作布局
記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2月26日(周三)發表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您對特區政府採取措施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有何具體建議?
王春新:我認為,《財政預算案》可以更多地推出香港如何與內地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的相關措施,特別是跟粵港澳大灣區深化合作。香港與大灣區加強經濟方面的深度融合非常重要,現在雖然因為疫情嚴重,往來不太容易,但疫情過去以後,特區政府就應該加快相關布局,把耽誤的東西儘早補回來。
比如,未來香港如何與大灣區城市開展金融合作?跨境人民幣如何加快打通?債券通的南向通能不能打通?商品通能不能開設起來?居民的個人理財通能不能開設?等等。我認為這些內容目前就應該要加碼、要加快,提早做好準備工作。
觀點六:加快創新驅動、轉變房地產發展模式、推動年輕人創業助力香港走出經濟困局
記者:您如何看待香港經濟前景?香港如何才能走出當下經濟困局?
王春新:總體來判斷,香港經濟不會差到哪裡去,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為什麼這樣說?不會差到哪裡去,是因為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經濟是緊密相連的,在這麼大一個國家快速經濟增長的支持下,香港經濟還是存在很多有利的地方。香港經濟好不到哪去是為什麼?香港經濟有着很深的結構性問題,結構性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香港的房地產,它是以炒賣為主的房地產模式,對經濟有負面影響;二是創新不足,科技產業發育不了。
我認為香港經濟要走出困局,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快創新驅動。特區政府這幾年在此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撥了不少資金,也建立了一些機構,但最關鍵還是科技產業化。科技產業化光靠香港還不行,香港基礎研究雖然做得不錯,但在產業化方面,本地有很深的結構性問題,例如科技產業化成本太高,很多傳統企業不願意投資。所以,就要與大灣區進行結合,大灣區其他城市在基礎研究方面比較弱,但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做得很好。比如,2018年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附加值達到9155億人民幣,這是香港金融業附加值的兩倍。未來香港如何把科研產品到大灣區去陸續落地?兩地之間如何增多、加快在科研活動方面的經費安排?港深創科園能否加快推進?這些方面如果做得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香港產業結構的不足。
第二,轉變房地產發展模式。我經常說,香港的房地產模式可能是全世界三種房地產模式里最不好的一種,其他兩種分別是歐美模式和新加坡模式,都是以實體經濟的房地產為主導的模式,而香港模式則是以虛擬房地產、虛擬經濟為主導的模式。所以如何才能實現轉變呢?我們曾經提出了一個「新居屋計劃」,主要方向是嚴格劃分兩個市場,把推行公營房屋和私人房屋「雙軌制」作為長遠發展策略。這個計劃如果能夠實施,長遠來看應該對香港的房地產模式轉型有相當好處。
第三,推動年輕人創業。現在大灣區內不少城市都有香港創業基地,但是規模太小,我認為可以考慮在大灣區內找出一個面積有5∼10個平方公里的地方作為創業基地,讓香港的年輕人去創業,在基地內採取一些優惠政策,就像台灣的新竹工業園。
所以,在我看來,香港如果在這幾個方面能夠做好,那麼經濟就可以做得更好,也可以為內地的高質量發展,為內地的經濟轉型做出一些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