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蕊 通訊員 劉星雨 武漢報道)自2月11日起,位於武漢的華中師範大學按照原定開學日開始網絡授課,而該校社會學院教師李琳由於疫情,被困在英國,面臨着國外查找備課資料不便、授課設施不齊全等更加嚴峻的挑戰。身在圍城之外,李琳千方百計湊齊資料設施為學生上課,克服心理上的擔憂與低落,以疫為材,鼓勵學生們共渡難關,堅持為圍城之中的校園以及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學生傳遞着知識與正能量。
以下來自李琳的真實敘述:
學生老師相互鼓勵
至於疫情,講真我雖然被困在國外,但是我的家人都在武漢,其實從剛剛封城到現在,真的感觸還挺多的,心理的波動就好像網絡上的心電圖一樣。還有一些同學、師兄、師長都因為疫情去世,心裏還是很難受的,但是活着的人還要繼續,每一個人都要調整,學生也是一樣。
比起老師激勵學生,我覺得學生也給了老師更多鼓勵。比如說我們學院的學生,在做志願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這次的疫情助力,我覺得這個其實都是激勵,一種互動的激勵,老師可能會站在知識的層面給大家打氣,但是大家自己也在打氣,都在加油,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像我們學生做的關於疫情的一些訪談、線上支援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留守在家的子女等,就是很有意義、很正能量的事情,可以推動我們的工作和學習狀態的調整。還有我們很多黨員志願者,甚至年齡很大的老師都在做志願者下沉。我們抗爭疫情不僅僅是只有一句簡單的口號,我們的這些實際行動比口號生動太多。我覺得大家只要都在做積極的、正面的事情、攜手去共渡難關,就是對於整個疫情期間的一個最好的安慰,最好的正能量。
無法返鄉 教學資料與設備不足
也是很不幸,武漢爆發了疫情,使我無法返鄉,被困在英國,所以手頭的教學設備不是很齊,備課的資料也不是很充分,包括我的教材都是請朋友幫忙找的影印版;國外的網絡也不是很好,我只好讓家裡的人都不用網絡,然後讓移動網絡和我們家裡的線連在一起,買了一個20G的流量包,不停地調試設備,可以說人都站在路由器邊上去上課了。國外的網絡確實不行,可以說是克服了很多困難才能順利開課。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條件就是,我們社會學這樣的學科備課需要很多資料文獻來輔助,在國外不比在學校,有充足的網絡資源庫可以利用,國外的資源庫就有一些限制,當然國外也有學校的網站有比較齊全的文獻,但是要短時間內把它們找出來、整理然後讓同學們去消化、吸收,也是挺有挑戰的一件事。
「以疫為材」 引導學生們的社會學思考
這次疫情中有很多是我們社會學院的學生可以去思考的、與我們的知識相關的。比如網絡輿情、網絡的擴散效應、社區的網格化、社區管理、封城之後武漢市民的心理狀態、我們社會工作如何去介入、如何對經歷過不幸的人們給予心理安慰,還有很多的社會關係。疫情期間的每一個事件都可以反映出來我們的社會關係、社會組織的狀態,這是需要同學們積極去思考的。同學們要首先學習好理論,先思考,然後在面臨實際問題的時候就會自然產生火花,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希望同學們可以科學地宅,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時間,以便在春暖花開之時、返校之時可以去應對新的學習和生活,能夠站在一個更好的位置上。
責任編輯:曹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