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4日,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的中國專家在武漢湖北新聞發佈廳與國務院新聞辦的中外記者,舉行遠程視頻連線發佈會。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表示,目前確已出現治癒後核酸再次呈現陽性的案例,但尚無證據證明此種案例存在「人傳人」情況。他指出,根據已知數據,潛伏期一般在5-7天,尚無超過14天的潛伏期案例。此外,瑞德西韋臨床試驗項目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透露,目前瑞德西韋已完成第一組臨床試驗,第二組進展順利,相關數據會儘快與國際社會分享。
輕、中症患者完成瑞德西韋臨床試驗 新冠死亡率遠低於SARS
曹彬在會上透露,正在進行的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分為兩組,目前已經完成了對輕、中症患者組的試驗,得到的最新數據將會儘快與WHO以及國際社會分享。「另一個好消息是,第二組臨床試驗也在順利開展中,」他說,「一旦有新數據,我們將很樂意與國際社會分享。」據此前報道,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將入組患者761例,其中輕、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3例。
談及「非典」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區別,曹彬表示,儘管SARS和COVID-19在基因序列上有78%的相似性,但在湖北以外的地區,新冠患者的死亡率不到1%,即使是湖北省內,死亡率也不過3%-4%左右,遠低於SARS的10%。但是壞消息是,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同樣經歷過「非典」又奮鬥在新型冠狀病毒一線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海潮表示,SARS患者當時大部分都是年輕人,16歲左右的患者不在少數,而新冠患者年齡較大,還通常患有心臟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康復。同時,李海潮稱,新冠患者雖發病緩慢,但兩周後病情可能突然惡化。
分享中國經驗 開放透明為良策 控制密接為要務
談及過去兩個月的疫情應對,曹彬認為,首先應被肯定的成就,是確認了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為CIVID-19,「這是中國科學家的貢獻」。他再次提醒,這是一種新型的病毒,需要時間去了解、研究,需要收集數據,分析病理,一步一步慢慢揭開病毒的真面目。「這不是武漢病毒,也不是中國病毒,而是世界病毒。」此外,他認為,從一開始,中國政府就積極與世界衞生組織溝通,並與國際社會分享所有與COVID-19有關的信息,極具透明度和開放性。
根據中國疫情相關數據,截至3月4日15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0422例,累計死亡病例2984例,累計治癒出院49923例,現有疑似病例520例。一日之間僅新增122例確診和143例疑似。對此,杜斌表示,就目前掌握的情況,全國的確診和疑似數據都在急劇下降中,醫院裏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病床。
與此同時,包括韓國、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多個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確診病例近期卻呈現出不斷攀升之勢。對此,杜斌分享中國經驗表示,核心關鍵就是「做好計劃」。針對如何發現疑似患者、如何隔離、如何找到密切接觸者、如何分辨密切接觸者中的可能病發案例等等,要事無巨細地進行「計劃」,一定要確保有能力應對特殊情況,醫院接診的醫生和護士也要做好相關防護培訓等。此外,他續指,整個過程中,不能只依靠醫療人員,還需要政府各個部門的緊密配合,比如公安部門、交通部門等。「要多部門聯動,才可最大限度防控疫情。」
應對COVID-19不是英雄主義,而是「誠實」。杜斌稱,醫護人員的工作就是拯救病人,政府就應該分享感染和實驗室數據的相關信息,而公眾,應該呆在家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則建議,中印兩國有許多相似之處,印度可以通過向醫護人員提供更多培訓,來學習中國的經驗。「不管是輕微的還是嚴重的,讓他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必須在社區一級進行培訓,以更好地預防該病。」
責任編輯:曹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