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年以來,沙漠蝗在東非、西南亞罕見暴發,對糧食和農業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農業農村部2月下旬向巴基斯坦派出了蝗災防控工作組,首批援巴蝗災防控物資3月9日已抵達。當地蝗災情況如何?沙漠蝗是否會入侵我國?中巴如何開展防治合作?記者17日採訪了中國援巴基斯坦蝗災防控工作組組長、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王鳳樂。
蝗蟲對巴秋收作物威脅巨大
近期巴基斯坦蝗蟲災情如何?
王鳳樂介紹說,總的來看,巴基斯坦蝗災形勢嚴峻。目前大部分蝗蟲已進入交配產卵期,雖對當前作物危害不大,但下一代孵化後對秋季(雨季)作物威脅巨大。據巴基斯坦國家糧食安全和研究部介紹,蝗災從2019年3月持續至今,適合蝗蟲孳生的3000萬公頃土地已有38%被入侵,發生範圍、蝗蟲數量、危害程度均歷史罕見。
其中,俾路支省遭蝗群侵襲土地達220萬公頃,中國工作組在該省達爾阪丁發現超大面積沙漠蝗成蟲遷飛和產卵,覆蓋範圍超過幾十平方公里的廣袤沙漠和丘陵,將成為下一代蝗蟲暴發的孳生地。
在旁遮普省,工作組在薩戈達和姜縣的小麥、鷹嘴豆種植區發現大範圍群居性蝗蟲,每平方米達150只至200只,且70%以上已交配產卵。由於降雨沖刷,成排蝗卵裸露於沙漠表面。雨季即將來臨,有利於蝗卵的存活與孵化。
王鳳樂說,鑒於目前巴基斯坦蝗蟲已產下大量卵,遇到適宜天氣,孵化出來將形成新一輪危害,加之印度、伊朗等境外蝗蟲入侵,如控制不力,對秋收作物威脅巨大。
抓緊建立聯合治蝗工作機制
下一步中巴雙方將如何開展合作防治蝗災?
王鳳樂表示,根據實地調查和巴方實際情況,結合中國防蝗經驗,工作組提出了「精準監測、分區治理、有效防控、科技支撐」的總體思路,短期考慮用飛防和地面移動作業等高效施藥器械噴灑化學農藥應急防治,長期考慮協調應用生態控制、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推進蝗災可持續治理。
他介紹說,工作組重點推介了「加農炮」、植保無人機等高效噴施設備及應急防控用藥。針對生物農藥是否適合在高溫乾旱的沙漠地區應用,建議先做小範圍試驗示範。建議巴方關注伊朗、印度等國蝗蟲發生防治動態,及時監測並撲滅境外入侵蝗蟲。特別是建議加大調查和監測力度,在蝗蝻期採取化學農藥集中防控措施。
3月9日,中國首批援巴蝗災防控物資抵達巴基斯坦,包括50噸馬拉硫磷農藥和14台牽引式高效噴霧機,根據商定的援助方案,後續中方還將分兩批向巴基斯坦運送滅蝗援助物資,含250噸馬拉硫磷農藥和36台牽引式高效噴霧機。
王鳳樂說,工作組建議抓緊建立中巴聯合治蝗工作機制,將中巴聯合治蝗納入中巴農業合作工作組機制,就蝗災可持續治理開展政策對話、技術交流和人員培訓。建議開展巴基斯坦沙漠蝗發生區域、生物學特性、遷移擴散規律調查,設立中巴病蟲害聯合防控實驗室及蝗災可持續治理合作項目。
嚴防沙漠蝗入侵及擴散
近日,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聯合制定印發《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要求各地嚴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危害,繼續做好國內蝗蟲防治。蝗災是否將入侵我國?
工作組專家們認為,周邊國家沙漠蝗遷入我國幾率很低,主要基於三方面原因:
——從生活習性看,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須依托熱帶和亞熱帶沙漠,我國西南同緯度地區沒有熱帶和亞熱帶沙漠。新疆、內蒙古雖有廣闊荒漠,但氣溫降雨等不能滿足其繁殖條件。
——從在我國發生危害記錄看,195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蔡邦華曾在論文中記載雲南怒江下游貢山有沙漠蝗,但沒有危害記錄;1974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張學忠曾在西藏聶拉木縣採集到1只散居型雌性沙漠蝗成蟲,隨後40多年來,我國專家持續調查,沒有沙漠蝗遷入記錄或在我國危害的情況。
——從遷飛路徑看,如果沙漠蝗遷入我國,西線通道是從印度、巴基斯坦進入西藏南部,受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氣溫很低,沙漠蝗難以飛越和存活;東部通道是經印度、孟加拉國從緬甸進入雲南南部,但其難以穿過雨林,緬甸氣候不適宜其發生,雲南南部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不適宜其存活。即使出現強季風等導致沙漠蝗少量進入我國,也難以建立有效種群,我國監測和防治能力能夠控制。
王鳳樂說,我國堅持風險意識,制定了防控預案,加強雲南、西藏、新疆等邊境監測,一旦發生境外沙漠蝗入侵,將立即組織防控,嚴防在境內增殖和進一步擴散。
責任編輯: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