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葛沖)中國貿促會商法中心微信公眾號今日對外發佈消息稱,近期該中心陸續受理多起防疫物資國際貿易欺詐案件,大多是企業通過互聯網跨境採購口罩、醫療器械等醫用物資,支付貨款後對方遲遲不發貨或失去聯繫等情況,需引起企業高度重視,謹防疫情下的「趁火打劫」。
據介紹,澳門某企業於2020年2月22日在網上查詢到匈牙利一家企業生產供應防疫物資的信息,發現產品種類齊全且產能充足,於是就按照該企業網站上的電子郵件地址與其聯繫,當天即收到回復。雙方就採購口罩的規格、價格及運輸等方面進行了協商。隨後匈牙利企業發來形式發票(PI)要求先支付50%的貨款作為訂金,便能立即發貨。
2020年2月25日,澳門企業以銀行轉賬方式向指定賬戶支付了50%訂金。付款後,澳門企業還就有關生產情況、出貨時間及成品照片與匈方多次溝通,並於2月27日得到匈方郵件承諾將按時發貨。但自此以後,匈牙利企業杳無音信,再無法聯繫上。
中國貿促會商法中心接到企業投訴後,立即按照澳門企業提供的信息對匈牙利企業進行了背景調查,發現並無該企業合法註冊信息,相關企業聯繫方式也無法有效聯繫,初步判定是國際貿易欺詐。隨後,經向匈牙利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再次徵詢核實,證實了欺詐事實。根據本案情況,中國貿促會商法中心協助澳門企業制定了向當地警方報案,通過刑事途徑追回訂金的解決方案。
澳門企業遭遇的國際貿易欺詐並非個例。近期,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經濟商務處、中國駐波蘭大使館經濟商務處、中國駐荷蘭大使館經濟商務處亦分別在網站上發佈風險提示,其中指接到多起中國企業或個人因購買防護產品,遭遇國際貿易欺詐,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建議在簽訂合同、對外付款前通過律師或銀行等渠道,充分瞭解貿易夥伴背景和資信等情況。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