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熱點追蹤|油價暴跌期貨負價 美國戰略收縮下多邊合作舉步維艱

2020-04-22

文/劉世寧

受到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影響,各國對石油的需求大減,觸發國際油價由今年年初以來一路走低,史無前例的低價更是引發各石油生產國及國際組織間的角力。美國東部時間4月20日,紐約5月期貨原油價格崩跌,史上首次出現負值,低見-37.63美元,此後持續在正負之間徘徊。自美蘇全球爭霸結束以來,「石油—美元」體系一直是美國國家利益核心中的核心,為何此次疫情襲來,美國卻沒能牢牢掌控調節油價的主動權?這與美國實行戰略收縮以來,不少傳統多邊合作機制出現失靈,「誰也不服誰」,有著十分明確的關聯。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俄羅斯等產油國遲遲未能就進一步減產達成一致(路透社)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俄羅斯等產油國遲遲未能就進一步減產達成一致(路透社)

頁岩油異軍突起 美石油戰略進退失據

石油作為現代工業必不可少的燃料和生產原料,一直是各國極為重視的戰略物資,而美國更是由於其國情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a country on wheels),美國人民往往更習慣以車代步出行,導致石油需求龐大。20世紀美國始終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如何確保石油安全更是美國戰略考慮上的頭等大事。上世紀70年代及90年代先後三次的石油危機,更是直接造成了西方經濟不同程度的衰退。由於高油價會推高各類生產成本,不符合美國需要的「低廉且穩定的原油供應」這一總體利益,美國甚至可以不惜以「熱戰」方式來維持自己對大局的掌控。

然而自2016年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執行戰略收縮和「本土優先」策略,過往擔當調停各方的「大佬」匆忙退場,留下的權力真空也就勢必引起各方爭鬥了。作為美國傳統及堅定的盟友,沙特阿拉伯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油價決定財政的狀態使得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期望推高油價以實現盈利,但油價過高自然會損害美國利益,因此實際上OPEC的每一次增產或減產舉措,都需要得到美國的首肯。另一方面,俄羅斯等非OPEC成員的石油出口也受到美國利用經濟制裁、美元匯率等方法的影響,而無法隨心所欲地定價及調整產量。在符合市場經濟基本規律——供需關係決定價格的情況下,原油價格過低,就會出現減產,而過高時,則會出現增產。但這一規律,無論是與沙特為首的OPEC,還是與俄羅斯等10個屬於OPEC+的產油國的盈利目標是相反的。因為油價低迷時,OPEC+成員更願意增產以維持利潤;而油價過高時,為了給石油這種非可再生資源提供未來持續盈利空間,各成員國會考慮減產以保存實力。這無疑會向兩極推動油價走勢,即「高價越高」、「低價越低」。在美國的強力掌控下,這樣的惡性循環才沒有出現,全球油價總體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內。而近年來,美軍已逐步從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撤出;政治、軍事等領域方面,美國相繼退出伊核協議、巴黎協定、《中導條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與朝鮮核問題有關的「六方會談」也僅僅只剩下美朝雙方對談。美國從世界領頭羊的角色抽身而出,又退出各類旨在維持世界秩序大致平穩的多邊合作框架,因此造成了世界局勢持續不穩。

在此背景下,美國頁岩油在21世紀初的技術突破,無疑成為了市場最大的攪局者。頁岩油屬於一種開採難度大、開採成本高的非常規石油儲備,而美國對此技術的持續研究帶來的突破,使得頁岩油開始在產量上呈現爆發式增長,直接影響到OPEC+成員對生產總量和配額的原有分配。美國甚至一舉由原油進口國變為出口國。而頁岩油反而成為了原有石油生產體系之外美國難以控制的一個變量。

由於頁岩油開採的特殊性,開採成本遠遠高於以往的油田生產,因此不少頁岩油企業其實是借錢生產,賣油還債的經營模式。據相關企業估算,當國際原油價格高於每桶40美元時,這些頁岩油公司是有利可圖的。但如今的油價,對這些公司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而這些公司背後,又與華爾街的高風險金融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許正是察覺到這微妙的利益鏈,才促使沙特及俄羅斯產生分歧,遲遲未能達成減產協議。兩強相爭的背後,或許還有一層考慮,就是讓低油價拖死美國頁岩油企業,一勞永逸消滅這個共同的威脅。對美國來講,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頁岩油公司持續增產,而讓OPEC+成員國集體減產,再推高油價,讓華爾街賺得盆滿缽滿。戰略收縮的大前提下,美國已逐漸喪失在各大石油輸出者之間的協調能力,到4月10日,沙特與俄羅斯終於同意逐步減產10%,但仍然對油價回升沒有顯著幫助。

原油運輸成本增 美油企強吞苦果

由於關閉油井的成本較高,而且會引發石油企業現金流中斷,同時不少港口和煉油廠都已經停止接受油輪運來的原油,導致原油生產商更願意以極低價處置掉多餘原油,而不願停產。據媒體報道,原油運價出現大幅上漲,2月底至今已漲了4倍左右。業內人士透露,從中東到日本、韓國,包括到山東青島的運費,2月底時每桶運費不到1.5美元,現在則漲到了約6-7美元。目前,巨型油輪平均運價已經從2月中旬的3萬美元/天增至3月底的21萬美元/天,漲幅高達600%。

陸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一些用於儲存原油的倉儲紛紛爆滿,導致油企開始把目光轉向海上,租用油輪來儲存而非運輸原油。在此情況下,反而是主要通過陸上輸油管道運輸石油的俄羅斯,最不用擔心海運成本上升對企業的影響。而沙特由於手握上市公司沙特阿美和全球最大單一國家產能兩項優勢,也不需要立即在石油價格戰中示弱。而美國頁岩油企業和原油期貨投資者,既拖不起也耗不起,只能吞下油價低迷的苦果。

美頻「退群」減公信力 中國可趁勢促多邊合作擴影響

美國如今進入戰略收縮,其中一個目標便是轉向所謂「印太戰略」,以遏制中國、打擊中國為優先事項,經濟領域更是透過貿易戰直接與中國交手,在近年來涉及香港、台灣等問題上更是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正如19世紀英國著名首相帕麥斯頓(Lord Palmerston)反覆被引用以論述國際關係的那句話所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國際間的多邊事務合作,往往既有共同點,亦有分歧點,此時一個客觀、公正、有擔當、有實力的大國從中斡旋,往往能促成最終的協議。在減產問題上,由於中國已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理念,若能促成減產協議的達成,令油價恢復到合理水平,那麼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紐約期油首次變負價之後,OPEC+於4月21日召開了能源部長間的緊急會議,商討油價暴跌的對策。不過會後聲明顯示,OPEC和其他產油國間並無達成任何新政策措施。若要問中國何時是介入的最佳時機?那麼毫無疑問,最好的時機就在當下。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