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坊間風傳已有一段時間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籌建工作接近尾聲,開幕典禮本擬下周舉行,但在疫情「限聚令」下順延。相關消息,已見諸本港多家媒體。
大聯盟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梁振英擔任總召集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任秘書長,雲集本港政商學界逾千翹楚,足見陣容鼎盛。
為何需要「再出發」?顧名思義,因為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征程近半,予人「走偏了」的感覺,很多人都在思考「何去何從」,很多東西都亟需撥亂反正,重拾正軌。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尤其是從去年至今,隨著中美貿易戰加劇、修例風波、新冠病毒肆虐,香港的政經形勢可謂「雪上加霜再加霜」,承受著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為了保證「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凝聚了香港主流共識的一眾有識之士振臂高呼,以冀喚醒全體港人拒絕被「攬炒」,拒絕被破壞,拒絕被撕裂,確保「不變形、不走樣」落實「一國兩制」,這就是「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成立的背景、初心和努力方向。
準確把握了時代潮流和人心向背,大聯盟應如何推動香港再出發呢?我們認為應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時候徹底釐清「一國兩制」憲制安排的種種模糊。關於這方面的含混不清,有相當一部分港人是真的不清楚,需要多加解釋,但有些人是裝不明白,用內地通俗的表達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更有甚者,有少數反對派的政治人物利用「彈性模糊」混淆視聽。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基本法》22條爭論,就是典型的例子。對一些涉及「一國兩制」的原則問題,中央和特區政府不可坐視不理,或視而不見,而要及時發聲,講清講楚。
其二,香港回歸二十三年,積欠了很多「民生帳」,具體表現在住房、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需要盡快清還。
套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一句名言「It is the economy, stupid」,雖不完全契合香港的政治語境,但卻符合香港的發展現實,戳中香港社會民怨鼎沸的根源。要輕裝上陣再出發,對數十年累積疊加的民生問題「減負清償」,是繞不開的步驟。
其三、重現「東方之珠」榮光,香港應加大力度擁抱大灣區。這個充滿前瞻意識及全球視野的超級規劃,既是香港開埠以來首次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也是香港回歸之後「一國兩制」的最新實踐,更是已經被證明獲得巨大成功的「改革開放」的升級版。
既是中國的一部分,又有兩制便利的香港,地處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也是唯一一個稱得上「國際級都會」的城市。迥異於內地的社會制度、剛性的法治傳統,與國際標準高度接軌的香港,仍然擁有內地城市難以趕超的優勢。善用這個優勢,完成香港傳統支柱產業的升級換代,為年青一代創造更多機會,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此其時也。
不久前,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要「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他雖是在浙江考察調研說的這番話,但卻一語道破了香港深陷困局急需提振士氣「再出發」的天機。
(原文刊于《思考香港》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