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98歲民法學家金平回顧三次參與民法典編纂過程

2020-05-29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孟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剛剛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之際,在西南政法大學學術報告廳內,民商法學院趙萬一教授捧著鮮花,向昔日恩師、有著「當代民法史活化石」之稱的金平教授走去。金平教授,這位在1954年、1962年、1979年曾三次親歷與見證民法典草案制定的老先生,恰好迎來98歲壽辰。金平教授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參加了我國第一、二、三次民法典起草的專家組成員,被譽為「當代民法史活化石」。

今年98歲的金平教授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參加了我國第一、二、三次民法典起草的專家組成員,被譽為「當代民法史活化石」。(記者 孟冰 攝)

今年98歲的金平教授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參加了我國第一、二、三次民法典起草的專家組成員,被譽為「當代民法史活化石」。(記者 孟冰 攝)

「民法典的誕生具有里程碑意義!」98歲的老教授金平回顧了自己三次參與民法典編纂的過程,並表示親眼見證中國民法典的誕生,此生無憾。

第一次民法典起草確定三條立法標準

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頒布以後,便開始了新中國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同年底,在西南政法大學任教的金平,被指派赴京從事新中國民法典的起草工作,那一年,他才32歲。

他回憶說:「憲法的頒布為民主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很快就把刑法、民法等的立法工作提上了日程。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就是在憲法頒布當年開始的,民法典起草小組就設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中央向我們強調了立法工作要掌握的三條原則:一是黨的領導,二是群眾路線,三是從實際出發。民法典的起草從搭班子到具體工作的開展都是按照這三條原則進行的。這麼多年,我一直記得這三條,這是我工作的指導思想,很有用。」金平說。

1986年出台民法通則

1962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復甦,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又被提上議程。金平受邀再次來到北京,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法律室的主持下,繼續從事民法典起草工作。

金平回憶說:「在近3年時間裡,我們參加起草工作的同志一直都住在後庫(全國人大機關原來的一處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黃城根),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地工作。終於在1964年下半年完成了民法草案『試擬稿』,並鉛印成冊。這個草案共三編24章262條。」

1979年底,金平再次受邀到北京參加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並被任命為「民法起草小組所有權分組」的負責人。金平說:「經過大家10個月的辛勤工作,在1980年8月拿出了一個民法草案『試擬稿』,並開始向部分經濟單位和政法部門徵求意見。這個草案包括總則、財產所有權、合同、勞動報酬和獎勵、損害責任、財產繼承等共六編,計501條。後來我們又修改了三次,到1982年5月形成了第四稿。」

金平稱,當時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才剛剛起步,在短期內起草一部完善的民法典的條件尚不成熟,因此中央決定按照成熟一個、解決一個的辦法,針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一個民法大綱。這就是1986年4月12日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民法典有三大亮點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來臨之際,5月28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學組成百人宣講團,向公眾解釋法典條文(記者 孟冰 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來臨之際,5月28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學組成百人宣講團,向公眾解釋法典條文(記者 孟冰 攝)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我們目前的民法學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民法學研究者,民事司法審判工作也積累了很多有益經驗。民法典的誕生具有里程碑意義。」談及此,金平激動不已。

他認為,民法典主要有三大亮點。第一,在法典的定位上,民法典編纂作為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極大擴充了民法典的社會功能。第二,在民法的理念上,引入了生態保護的觀念,提升了民法典的思想水平。第三,在具體制度上,民法典與時俱進,反映了時代的要求。

責任編輯:陳西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