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特殊之年的特殊兩會,其壓軸大戲——總理記者會也第一次採用特殊的視頻連線方式舉行。透過中外媒體鏡頭,李克強總理用感性的語調向14億國民傳遞穩增長、促就業、保民生的溫暖情懷,用理性的邏輯向海內外詳解中國應對風險挑戰、破解發展難題的堅定信念,為因新冠疫情而萎靡不振的世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2020年是極不尋常之年,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內政外交面臨多維重壓:在內部,一季度GDP斷崖式下降,中小微企業負重求存,民生多艱壓力凸顯;突發疫情為決勝全面小康、脫貧衝刺和「十三五」收官平添「加試題」,難度驟增;在外部,世界經濟衰退已成定局,中國經濟的產業鏈供應鏈備受衝擊,逆全球化暗潮洶湧,一些西方國家反華雜音甚囂塵上,為中國的外部發展環境增加更多不確定性。
時長近兩個小時的總理記者會,李克強回答了中外媒體提出的11個問題,除了直面經濟下行、脫貧攻堅、促進就業、社保養老等民生痛點,向民眾派發「定心丸」,還就港區國安法、對台政策、中美關係、新冠病毒溯源、對外開放等熱點問題坦率作答,回應外界關切。
記者留意到,與此前的記者會相比,李克強總理在談及中國經濟民生問題時,使用的俗語比喻類修辭尤其多,聽來接地氣,充滿情感。談及經濟穩定前行時,他說:「中國不可能輕車走熟路,只能大車行難路」「要避免起重腳,揚起塵土迷了後人的路」。談及保護市場主體時,他說:「1億2千萬市場主體就是青山,留住他們就會贏得未來」;說到規模性政策,他指出,特殊時期要有特殊的政策,要「放水養魚」,也要避免有人「渾水摸魚」;民生一直是李克強關注的重中之重,他承諾資金會直達地方、直達基層、直達民生,省裡面也就是「過路財神」;特別是談及就業這個「天大的事情」,總理尤為動情,他說,「中國有9億多勞動力,沒有就業,就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他矢言為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創造就業崗位,還要「讓大學畢業生成為不斷線的風箏」 ……
針對香港、台灣局勢以及波譎雲詭的國際環境,李克強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展示了清晰的理性和信念。談及香港問題,他指出,全國人大剛通過的有關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定,有助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談及台灣問題,他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我們從來都反對外來干涉。中華民族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問題;面對當今世界沉渣泛起的反全球化逆流,總理也明確闡明中國立場,他形容開放猶如空氣須臾不可離,中國的對外開放之路,不會也不可能改變;至於全球關注的中美關係,李克強重申「兩個主要經濟體脫鉤,對誰都沒有好處,也會傷害世界。」
在變動不居的時代,前所未有的挑戰會讓一些國家臣服於傲慢與偏見,讓叢林法則大行其道。而中國總理在這場記者會上展示的理智與情感,向世人昭示:儘管遇到暗礁險灘,中國執政為民的初心不會變,改革開放的目標也不會偏,與世界互利共贏的方向不會動搖。
責任編輯: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