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兩會觀察|不是瑞德西韋 「兩會」才是人民的希望

2020-05-27

文/凱雷、朱燁

跑20年兩會,今年採訪形式「最特殊」。從過去代表委員勇闖「木人巷」,甚至我們到洗手間追堵,到今年第一次5G雲端追訪。「兩會」召開前一刻,我們還不知道能不能近身採訪,很焦慮!擔心採訪不到新聞的「料」,擔心委員不肯響應犀利問題,擔心委員玩不轉5G連線。議程過半,想不到「兩會」信息公開的氣氛像夏天的天氣一樣晴朗,想不到委員們都很「Fashion(時尚)」,不少委員變身記者;想不到記者敢問,委員直面中國當下的問題和挑戰,給出實事求是的「Response(回答)」。

一線的提案與論文勝過「瑞德西韋」 這才是人民的希望

要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形容這種感慨,就是我追訪武漢抗疫100天,尋找抗疫特效藥,心情如坐過山車!當最早聽到瑞德西韋,線上線下,仿佛古今中外,都在說這是特效藥 ,甚至起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名字「人民的希望」!沒想到,時間已快六月,多個實驗結果證實瑞德西韋做為特效藥的失敗!

與「人民的希望」同步而至的是「兩會」的召開!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向全社會的中國人給出了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響應。看我戴的口罩,這是天津泰達急人民所急,轉型部分產能為上「兩會」的我們提供的口罩,看我們剛剛連線北汽徐和誼委員,他講到復工大單,全球5G第一個高配電動車SUV。從口罩到電動車,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的抗疫復工兩不誤,這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希望」。

2003年SARS期間,我們就採訪過的「戰非典」的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薇,這次她和朱濤委員出席「兩會」,提案「生物安全科學創新臨床試驗國際合作」。他們將論文寫在一線、提案也產生於一線,重組病毒疫苗108位志願者到目前為止的臨床試驗結果,證明疫苗安全有效。在兩會期間通過《柳葉刀》全球發表試驗結果,當我們對瑞德西韋失望時,這來自一線的提案與論文,才是「人民的希望」!

2006年兩會,凱雷與路透社、紐約時報等海內外近百位記者追趕身材高大、跑得飛快的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新京報)

2006年兩會,凱雷與路透社、紐約時報等海內外近百位記者追趕身材高大、跑得飛快的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新京報)

信息公開 「港區國安法」第一時間公布

我們參加兩會,親身體驗了核酸檢測,快速、有效,保障每一個記者的安全。同樣,政協發布會、人大發布會、外長發布會,雖然隔著大屏幕,但問答是零距離,保障了記者的知情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人大記者會,發言人張業遂第一時間,完整、有力的傳遞了人代會將審議「港區國安法」的信息。今年兩會因為疫情有所推遲,但無損議程,無損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辦法,無損信息公開,這才是保障了人民的健康與安全,真切帶給我們安全的希望!

這次我們擔心委員因為兩會疫情防控的要求,玩不轉新時代的媒介形式。沒有想到,我們想多了。很多委員,一學就會,迅速上手。比如香港高永文委員,抗疫專家,但他也是第一次體驗學習視頻採訪,他就是典型,不拒絕新事物、新技術。接受大文傳媒採訪,講抗疫、撐港區國安法。我們也看到,高委員亦接受多家中外 媒體的訪問,毫無第一次連線的隔膜感,向香港全社會、向中外傳遞委員抗疫、委員支持國家安全的聲音!

委員化身記者 開直播現場抓「料」

記者最需要觀察,為什麼要觀察,就是抓住細節,常常講述或認識一個巨大的事物,唯有細節,才能窺一斑而見全豹。「兩會」前,我們擔心到不了現場怎麼辦。我們沒有想到,政協委員和記者其實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的共同體,很多政協委員化身記者,甚至直接直播,給了我們第一手觀察。

比如,香港洪明基委員,網路直播影響相當大,很多兩會會場內的細節盡在眼底,如在眼前。比如,許進委員,化身我們大文傳媒的特約記者,每天為我們寫一個手記,比如核酸檢測原來才短短幾秒,比如見到提出會前默哀一分鐘的馮委員,他們是世交,講述的細節甚至超過記者的採訪。還有,我們在微博上,朱永新、張連起等委員不斷更新,朱永新第一條微博經常在凌晨五點,常常發的比雞打鳴都早,大量的提案、委員的互動、會場的細節,提案和建議 ,都有展示,這不但沒影響「兩會」信息公開的效果,反而豐富了信息公開的形式。

對比2003年非典 以前是「慌」今年是「穩」

今年最大的主題和背景是全球村「抗疫」,過往20年如果還有一場與疫情相關的「兩會」就是2003年非典當年。2003年和2020年,是最有代表性的兩次「兩會」,對比鮮明。當年,疫情已經相當嚴峻,但我們在北京不戴口罩,而且知道的信息很少,不停的在大會堂追訪問廣東的衞健委的官員,但得到的料很少,一個字,概括我和同事當的情緒,就是「慌」。

今年委員官員不能近身,提問隔著大屏幕,但抗疫一線的委員和官員,不斷傳遞著大量的訊息。而且更難得的是,不少提案是反思、是預警。比如十年前,我們訪問鍾南山委員,他和我們一見面,就提出設立《國家公共衞生法》迫在眉睫,僅有傳染病防治法並不足夠。這十年沒有遇到疫情,這是我們的幸運,但也耽誤了立法節奏。

委員微信簽名「啄木鳥」 遞向未來的手術刀

今年姚衛海等委員再次極具針對性的提出要加快出台國家公共衞生法,這已是一線抗疫者與委員們的共識,這讓我想起張連起委員微信簽名的13個字「不做烏鴉,不做喜鵲,只做啄木鳥」,代表們在建言資政上的反思、批評與建議,坐言起行,對比2003年非典的那一年,讓我們一線的記者感受到的一字不是「慌」而是「穩」。

這個「穩」,來源於建設性的批評與專業建議,這才是信息公開的應有之義,正如白岩松委員講到,這不是向境外勢力「遞刀子」,這是向未來遞「手術刀」!瑞德西韋並不是特效藥 ,「兩會」上建設性的批評與專業建議,才是「人民的希望」!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詳情:兩會觀察|焦慮的港媒記者如何「跑得快」?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