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與新冠病毒較量的過程中,一場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工作正在北京鋪開。8天時間內,北京就完成了對超過1/10北京常住人口的核酸檢測採樣工作。
據中國青年報22日報道,自6月11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截至6月20日24時,北京已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27例。據北京市疾控中心通報的案例,有不少確診患者、無症狀感染者是在核酸篩查中被及時鎖定的,對管理傳染源,阻止疫情進一步傳播至關重要。
6月20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道小組檢疫檢測工作組副組長、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強在新聞發布會上說,6月13日以來,為迅速阻斷疫情傳播,北京市啟動全面核酸檢測,截至6月20日6時,已累計採樣229.7萬人。
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為2153.6萬人。這意味着,只用了8天時間,就完成了對超過1/10北京常住人口的核酸檢測採樣工作。
這輪疫情發生之前,北京市核酸檢測能力是每日9萬人。激增的檢測需求如何滿足,近日,記者探訪了多個核酸檢測採樣點,直擊北京大篩查。
啟動大數據排查,六類人群做到應檢盡檢
新發地市場里的櫻桃批發商杜娟,是6月13日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後首批接受核酸檢測的人員之一。當天,她排了一天的隊,「排得腿都酸了」,直到晚上終於做完了核酸檢測。休市後,新發地批發市場內人員按照要求實施閉環管理,8000多名經營、採購和工作人員於6月13日全部進行了核酸檢測,並轉運至集中觀察點,進行集中醫學觀察。
最有效的阻隔新冠病毒傳播的方法,就是儘快找到所有與新發地有關聯的已經感染新冠病毒或可能感染的人。北京市立即決定,將核酸檢測範圍擴大到新發地周邊小區4.6萬名居民,以及5月30日以來去過新發地市場的人。
新發地市場東邊1.7公里處,銀地家園的居民在6月14日凌晨接到了社區發來的核酸檢測通知。該小區居民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為了減少人員聚集,社區按照樓號安排了檢測時間。這位居民在視頻中說:「沒有發現特別緊張的情況,大家的心態還是很好的。」
北京東三環的盛福小關市場的水果商販小齊,多年來一直從新發地批發水果,他和妻子都被安排了做核酸檢測。小齊說,之前聽說做核酸檢測特別難受,但沒想到標本採集很快,「醫生直接用棉簽通過嘴巴在喉嚨上取樣,比我想像的簡單。」
更大範圍的排查還在進行。北京市委組織部官微6月15日發布消息稱,北京市各區全面開展「敲門行動」,摸排與新發地有關人員等信息。大興區表示,6月15日至16日,大興區新冠肺炎防控領道小組辦公室協調三大運營商,向有可能在5月30日以後路過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市民發送配合填報信息的相關短訊。
家住大興區首邑溪谷的劉女士就接到了名為「大興區新冠肺炎防控領道小組辦公室」發來的短訊。短訊顯示,經過全市大數據分析,她可能在5月30日以後去過新發地批發市場,並要求劉女士即刻停止外出,立即配合填報相關信息,鎮、街道等屬地工作人員會與她聯繫安排做核酸檢測。
在某證券公司工作的小杜,也被公司安排去做了核酸檢測。6月12日,他曾和一位親戚吃飯。而這位親戚曾在6月8日到新發地購買過蔬菜,在公司對員工軌跡進行排查時,他如實彙報了行蹤。
6月17日,北京再次將核酸檢測範圍擴大,張強在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將對六類人員應檢盡檢。這六類人員分別是:新發地等涉疫市場、涉疫社區相關人員,北京市中高風險街道、鄉鎮常住居民,北京市醫療衞生機構從業人員,公共領域服務人員,已返校學生及教職員工,參與重點區域社區防控一線工作人員。
社區「敲門行動」 地毯式排查 組織居民應檢盡檢
在北京的「敲門行動」中,街道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敲門,用最原始的方法地毯式排查,保證「應檢盡檢」。
比起樓房,平房的防疫工作更難開展。東城區鼓樓苑社區是一處老衚衕,常住着5100位居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孟立新一戶一戶敲開門,記錄居民的行蹤。她說:「在排查中,我們堅持不漏一間房子不漏一個人。如果當時家裏沒人,我們也都在門上貼了提示。」
孟立新說,根據大數據篩查,社區有13位居民曾經去過新發地。經過敲門排查,又找到去過新發地的6位居民。社區工作人員組織這些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共52個人,到指定地點做核酸檢測,之後這些居民進行居家隔離。
在這場規模巨大的核酸檢測中,始終堅持在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又一次扮演了重要角色。
6月18日下午,在海淀區最大的檢測點,四季青橋西北角的建材市場,海淀區各街道的社區工作者正冒着大雨,有序組織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壓力太大了,檢測的人太多了,忙不過來。」海淀街道城管執法隊班組長孫大鵬正在指揮人員有序排隊。孫大鵬說,這裏還檢測去過海淀區玉泉東商品交易市場或途徑市場的人員,街道派車把相關人員送過來進行採樣。
儘管下着暴雨,但工作人員卻沒有停止工作。一位學苑路街道的工作人員說:「從春節到現在,各種極端天氣經歷了好多次,在雨中吃飯、工作已經習以為常了。」由於所處街道有很多大學,這位工作人員從最初接返京的學生,到現在組織返校師生進行核酸檢測,已經3個多月沒休息了。
在北京豐台區的一些小區,醫護人員直接進駐,夜以繼日地進行核酸採樣。居民在小區微信群留言:「感謝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守護我們的家園!致敬∼」「我們加油,就快渡過難關了!」「炸醬麵加油,北京加油∼」……
醫護人員:「大雨、高溫,這都不是事兒!」
「戴着口罩,先清咳兩聲,然後,摘了口罩說『啊』……」在海淀區四季青橋西北角的檢測點,海淀區萬壽路醫院的檢驗師郭娟和同事正在暴雨中為前來檢測的人員採樣。她說,不論天氣狀況如何,都能保證採集到合格的標本,「大雨不是事,高溫也不是事。這些都不是事」。
在這個檢測點,來自海淀區疾控中心、各二級醫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48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每天從8時開始至深夜,社區、街道組織前來檢測的人源源不斷。
蘇家坨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管護士李亞男已經在四季青橋檢測點工作了多日。6月18日下午,海淀區突降暴雨,還夾雜着冰雹,搭建起的帳篷里很快就浸滿了雨水。但醫務人員仍堅持做完採樣工作。
街道工作人員把車開到臨時搭建的採樣帳篷門前,工作人員撐着傘,方便車上的人迅速下車跑到帳篷里。由於戴着護目鏡,李亞男的眼前滿是水汽。有些人來檢測時將證件用密封袋緊緊包裹,這樣一來,李亞男需要隔着護目鏡、面屏、密封袋核對證件信息,她說:「要格外認真。」由於前來檢測的人員較多,李亞男需一遍遍重複檢測指道。隔着口罩和防護服,她只有大聲喊才能保證對方聽清,一天下來,嗓子非常難受。
這幾天,李亞男也經歷過高溫的考驗,在30℃多的天氣下,她穿着防護服一干就是幾個小時,脫下防護服時,全身沒有一處是乾的,甚至還有同事因為高溫暈倒。但李亞男說:「我更希望天氣比較晴朗,能夠儘快把檢測做完。」
6月19日,在位於東城區沙井衚衕6號院的鼓樓苑社區檢測點,北京市第六醫院胸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馮喆已經在高溫天氣下連續工作了5天。
馮喆說,對於一線的工作人員,醫院都會進行多次培訓,從採集咽拭子的手法,到自我防護措施等。馮喆記得,有一天在工體西門的檢測點工作時,當天烈日炎炎,不少居民7時就開始排隊。中午,一名孕婦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來到檢測台前,表示希望能插隊先檢時,沒有一個人反對,「大家還是人情味很足的。」
北京市第六醫院腎內科男護士楊雪斌得知醫院需要一線檢測人員時,義無反顧地報了名。他剛結婚不久的妻子是北京協和醫院特需國際醫療部的護士,也報名參加小湯山醫療梯隊。楊雪斌說:「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我們不敢考慮那麼多風險,考慮多了就害怕了。我們兩個一定健健康康地上,平平安安地回。」
王碧濤是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醫院的一名口腔科醫生,6月17日以來,他和同事進駐新街口足球場核酸採樣點,和另外3家醫院的醫務人員一起扛起採樣的任務。
王碧濤說,儘管自己對取咽拭子的工作並不陌生,但還是和其他同事一起認認真真參加了好幾遍培訓。在培訓中,醫護人員們還相互採樣,體會採樣的感覺,以減少實際操作中給市民帶來的不適感。
增加核酸採樣點 滿足市民需求
6月20日一早,家住北京西城區新街口街道78歲的鄂大媽就在街道的安排下,來到位於新街口足球場的核酸檢測點進行採樣。這個能日採樣1萬人的檢測點,服務轄區內21個社區的居民。
在西城區,這樣的核酸檢測採樣點有34個,過去幾天已經累計採樣10萬餘人。
隨着防控工作的不斷細化,北京市要求對新發地等涉疫市場、涉疫社區相關人員等六類人員應檢盡檢,普通市民願檢盡檢。由於市民核酸檢測意願的激增,北京市在各區增設了一些臨時採樣點,滿足市民的需求。
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街道辦主任郭海龍介紹,街道在選擇設置臨時核酸檢測採樣點時,是有考慮的,例如這個足球場,周圍沒有居民小區,不擾民,通風條件好,也有利於消殺。足球場場地寬闊,可將採集區、等候區進行分離,有效疏散人群。新街口足球場目前設置了8條採樣通道,最高峰時,可以實現每小時完成採樣至少800人次,有效減少人員等待時間。
記者注意到,北京各區的臨時採樣點較多選擇在體育場等空曠、周邊居民較少的場所。採樣點都按單向行進路線設計,通常有等候區、檢測區等區域;還設置了隔離區,一旦待檢人員出現發燒等情況,迅速進行隔離待查。
據張強介紹,過去的一周,北京市核酸檢測採樣人數從每日8000人增長到近50萬人,檢測能力也實現了較大幅度提升。目前,北京市區兩級共設置採樣場所474個,採樣點位2083個,調集來自59家二、三級醫療衞生機構、28家第三方檢測機構、20家疾控機構的7472名工作人員輪班採樣,全負荷運行。
責任編輯:No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