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端午節 | 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日

2020-06-24

【文匯網訊】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正值仲夏,氣溫升高,百蟲活躍,蚊蠅大量滋生,容易傳播疾病。古人在這一天打掃庭院,掛艾懸蒲,佩戴香囊,飲雄黃酒,上山採藥,殺菌防病等。這些習俗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預防意識。端午節最原始的含意是祈神求福、避邪保健,千年相傳,被稱為「衞生防疫日」。

古人端午防疫六大操作:

1. 上山採藥

相傳在端午這天,百草皆可為葯。正值端午前後,許多草藥莖葉成熟,正值採收時節,許多靠山的村民會去採集如艾草、益母草、廣防風等草藥,或是懸掛,或是佩戴,或是洗浴,或是服食,以求祛病強身。

2. 洗百草浴

「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蓄蘭沐浴」是我國最早文獻《荊楚歲時記》中對端午節習俗的載錄,故古代最原始的端午節又被稱為「浴蘭節」。

這裏的「蘭」指的可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廣東通常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

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這個風俗至今仍保留着,據說可治療皮膚病。

3. 掛艾草、懸菖蒲

掛艾草、懸菖蒲,可以說是端午節流傳最廣的民俗了。端午這天,全家動員打掃庭院,然後將山上採的艾草、菖蒲懸掛在家門前。

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藥材,能揮發出奇特芳香,可驅走蚊蟲鼠疫等。《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是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拒毒氣」。

4. 系百索、佩香囊

系百索是端午最古老的習俗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早期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稱「百索」。五色絲象徵五龍,以鎮五毒。

後來慢慢衍生出佩戴香囊的習俗:將五色絲綉成小包囊,填充棉花和少許中藥雄黃,佩戴起來更好地驅蟲辟邪。

5. 飲雄黃酒

諺云:「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飲雄黃酒的習俗,曾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殺菌驅蟲解毒的功效。

雄黃酒有微毒,飲用有一定危險性,小孩不能喝。比較常見的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個「王」字,借虎威以鎮邪,也算是起到了雄黃的作用。

6.賽龍舟賽

龍舟,古時稱之為「競渡」。古人在端午時節採用龍舟將邪惡、災瘟從河道送走。民俗觀念中競渡原意就是為了避災祈福,具有古代衞生防疫因素,強健民眾體魄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後有屈原投汨羅江,民間為紀念屈原,賽龍舟才多了一層追念之意。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