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駐孟買總領事館網站消息,7月7日,唐國才總領事在印度中西部知名英文媒體《自由新聞日報》發表題為《多測新冠,勿試軍心》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最近,中印加勒萬河谷事件導致媒體大規模炒作,一時間印度國內輿論聚焦於此,一些民族主義言論此起彼伏。中方雖有傷亡,但媒體和自媒體基本上較冷靜,未進行炒作。坦率地說,中印邊界分歧涉及複雜歷史與信任問題,對我們兩國從地方到中央各級領導來說,首要還是解決抗疫和發展問題,共同養活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讓我們兩國人民過得更好,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日前,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話,就緩和兩國邊界事態達成積極共識,發出了重要信號,受到廣泛歡迎。
新冠疫情阻擋不了中印合作。不久前,我有幸參加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和孟買智庫梵門閣(the Gateway House)聯合舉辦的「中印疫後城市治理與發展」專題視頻會議、江西出口商品網上交易會(印度站)開幕式、「魅力馬邦2.0」招商大會等活動,深感中印各領域、各層面的務實合作才是兩國的共贏之道。
解放思想,以開放思維共迎疫後改革發展挑戰
雖然某些嗜血媒體不斷炒作,但中國無意與印度打一場軍事或經濟仗,不過,如果將中方的冷靜視為軟弱將是非常不幸的戰略誤判。中國和印度人口佔全球1/3,是全球最大的兩個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互補性強。正是因為中印合作潛力太大,所以國際上某些既得利益者最擔心中印攜手,他們最想看到中印不和,永無寧日。但中印雙方都要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我們固守「中國或印度」的單向思維,只會導致雙輸。如果我們走向「中國和印度」的共贏格局,用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認真聆聽。
大疫當前,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國際社會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克時艱,取得抗疫最終勝利。中印智庫、媒體、文化、思想界應發揮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解放思想,講清中印攜手共進是正道、糾結爭鬥是邪路的道理。中印作為亞洲鄰國、世界上最大的兩個人口大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在戰勝疫情和疫後發展振興方面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天然的合作夥伴,要為新時期雙邊全方位交流合作持續增添活力和正能量。
聚焦民生,建設性拓展城市治理等務實交流
上海與孟買是中印最大的城市,推進兩地友城合作、講好新時期的「雙城記」,對中印關係的穩定發展和務實合作具有重要標桿意義。新的「雙城記」應是新時期上海和孟買攜手抗疫、引領發展的光輝篇章。我高興地看到,兩市正通過研討交流分享抗疫的好經驗、好做法,發現並不斷補足自身在此次疫情中反映出來的公共衛生、城市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應急處置等方面的短板和漏洞,並圍繞這些方面開展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我想特別指出,被經濟民族主義裹挾,搞「去中國化」、與中國「脫鉤」不利於印度健康發展,不利於民生福祉,也不可行。任何人為改變、破壞中印近1000億美元雙邊貿易和互惠合作的企圖都與兩國人民願望和歷史進程背道而馳。在當前持續抗疫和穩步恢復經濟的關鍵時刻,我們應該更多測試的是新冠病毒,而不是軍人的決心。中印要秉承「難兄難弟迎挑戰,改革發展同路人」的思維,攜手合作,實現中印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希望印方認識到中印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改變阻止部分中國手機應用程序在印使用等歧視性做法,維護中印經貿合作勢頭,營造開放、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文明回歸,貢獻中印智慧造福人類社會
弗羅伊德之死在全球引發反殖民、反奴役的一輪熱潮,揭露了西方民主的虛偽,也充分說明人類追求真正的解放和自由是何其不易和漫長。中印都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邊界等問題是殖民者給我們留下的傷疤,不應成為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長期陷阱。一切政治扎根在地方。事實上,無論是在馬邦還是在上海、江西,從印西南沿海到中國東南沿海,我們人民最大的願望和心聲是發展經濟。從經濟社會發展到民眾福祉,我們的共同點遠大於分歧,那些挑撥中印開戰的西方政客不過是想大賣軍火、從中漁利而已。
今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70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漫長的時光,但在千年文明面前只是短短一瞬。中印都是文明古國,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同時我們又是年輕的新興國家,充滿生機活力。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是中印傳統哲學的共同主張,也是我們奪取抗疫最終勝利,實現經濟社會長久、可持續發展的智慧源泉。讓我們從傳統文明中汲取智慧,從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苦難歷史中總結教訓,從70年來兄弟情誼中堅定信心,進一步挖掘經濟、文化、民生等諸多領域合作潛力,以誠相待,植根地方,龍象共舞,造福中印兩國和世界人民,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