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李稻葵:堅持辦好自己的事

2020-07-28

最近,關於中國經濟的討論很熱鬧。

大家聊的話題五花八門。有好消息,比如二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工業經濟走出低谷、電影院陸續復工、跨省旅游恢復……也有揪心事,洪澇災害、就業壓力大、地方舉債留下大批爛尾樓……

中國經濟需要多久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外部環境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回升?為此,俠客島采訪了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請他詳談對中國經濟的看法。

李稻葵。圖:俠客島

李稻葵。圖:俠客島

俠客島:上半年經濟數據已經出爐,二季度GDP增速3.2%,較一季度-6.8%而言,是轉負為正的回升。有外媒說,全球防疫形勢嚴峻之際,中國這一經濟表現可圈可點。您怎麼看?

李稻葵:二季度GDP增速轉負為正,無疑有重要意義。

抗疫期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速首先轉正,既利於自身發展,更提振全球市場信心,且這一翻轉主要靠內生力量而非外部市場拉動。

一邊抗疫,一邊恢復經濟,離不開精准溯源、精准防控,即精確到社區、小區甚至個人。新發地市場突發疫情後,北京最大限度地把病患流動限制在本地,沒讓全國跟着吃藥。正是這套方法,既保證經濟平穩運行,又避免疫情卷土重來。

目前來看,如果不發生重大意外即新冠病毒發生烈性突變,即便將外防輸入的壓力考慮在內,中國經濟的負面擾動因素也會更加可控。果如此,則中國經濟有望保持正增長。

6月17日,北京新發地市場相關應檢人員接受核酸檢測。圖源:人民網

6月17日,北京新發地市場相關應檢人員接受核酸檢測。圖源:人民網

俠客島:您提到正增長,具體可能是怎樣的增速水平?

李稻葵:未來一兩年,中國經濟應該還是會受到疫情影響,但不會太大。

主要分析邏輯是,只要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國就不可能獨善其身,必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前者意味着國際交通、旅游、商貿往來會受影響,後者意味着國內經濟完全滿血運轉仍有掣肘。

好在全國范圍內疫情防控態勢趨穩,雖個別地區有小幅反彈,但總體仍然可控。

從經濟復蘇情況來看,二季度工業已基本恢復,進入三季度後,整個經濟應該會有一個更全面的恢復。此外,鑒於今年上半年總體經濟增速遠低於以往年份,存在低基數效應。若將明年上半年的GDP增速與今年作對比,將有數據層面的顯着回升。

俠客島:我們關注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對今年全球經濟的最新預測分別為全年下降4.9%、下降5.2%。二者都預計,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有望實現經濟正增長。這意味着什麼?

李稻葵:今年世界經濟遭遇二戰後最嚴重的衰退,受波及者大多是缺乏專業技能、在最基礎的服務業崗位以勞力換收入的人。多國疫情仍在惡化,但防疫效果較為有限,全球經濟必將因此受拖累。經濟衰退情況很可能要延續到明年,至於明年上半年全球經濟能否實現正增長,目前還不好說。

經濟增長預測數據(圖源:IMF官網)

經濟增長預測數據(圖源:IMF官網)

俠客島:全球經濟頹勢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又會起到什麼作用?

李稻葵:中國經濟無疑會受影響,但相對有限。

外部環境主要影響中國的進出口。貨物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在15%左右,其中約一半是中國自己的附加值。所以整個世界經濟的衰退,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是7%左右的部分。注意,我沒有說7%沒了,而是影響7%的部分。滿打滿算,世界經濟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5%以內。

中國經濟又將如何影響全球經濟呢?

其一,有利於保障醫療產品供給。很多基礎醫療物資在中國生產制造,如抗生素、維生素C,不少國家每年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基礎藥物。

其二,伴隨國內消費逐步恢復,中國有望增加進口。以汽車為例,進口車品牌進口回暖明顯。

俠客島:說到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上半年消費下降11.4%、投資下降3.1%、出口下降3.0%,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李稻葵:上半年,消費下滑得最嚴重,投資其次,出口再次。但從現在開始,情況會有所變化,雖然消費是慢變量,下半年消費不會快於投資,但消費降幅會明顯收窄。消費的恢復最值得關注,也最值得下功夫。

剛剛說到汽車是大的消費增長點,再有就是餐飲、電影放映、旅游等此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服務業領域,這部分消費恢復的關鍵是精准、精准、再精准,要用好我們的精准防控方法。

還有什麼消費值得關注?我認為是住房。現在,不少人的剛性住房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在這方面,既要遏制投機炒房,也有必要增加土地供給,提高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供給,通過這個也能拉動相關消費。

俠客島:消費回暖離不開穩定就業。然而,今年就業形勢格外嚴峻。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調查失業率近20%。在您看來,該如何緩解眼下的就業壓力?

李稻葵:我的建議是打破常規,多搞創新。辦一些臨時就業機構或短期勞動服務公司,專門招聘大學畢業生,讓畢業生們先工作起來並有收入,等經濟形勢轉好,機構或畢業生本人與市場接洽,最終過渡到正式的就業崗位。這樣避免了人才資源閒置,也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辦臨時機構可能需要政府提供資金支持,但預計不會是太大的資金體量。此外,國內的共享員工也是可以嘗試的思路。

求職的畢業生(圖源:新華社)

求職的畢業生(圖源:新華社)

俠客島:與就業密切相關的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稱,在缺乏足夠政府支持時,全球中小企業破產率可能較疫情大流行之前增長兩倍。這種情況下,怎樣幫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李稻葵:關鍵還是讓利,要有過渡性的讓利政策。比如已經推行的社保抗疫、財政補貼、減免稅費等。這些措施不宜長期化,特殊時期為企業續命可以,一旦經濟環境恢復正常,就要允許企業按照生存能力或存續、或退出。

此外,金融領域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必不可少,如貸款利率在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穩步、適度下行,金融機構相應擴大對企業的放貸規模並適當展期等。

未必將放貸對象完全錨定中小企業,有盈利前景的大中企業也是良好借貸標的。企業因資金充裕而擴展經營規模,會給上下游客戶帶去更多生意機會。

俠客島:您提到財政、金融都需要發力,給企業資金和政策支持。目前,中國的政策空間夠充足嗎?

李稻葵:可以這麼說,無論是財政還是貨幣政策,中國都預留了相當大的空間。財政政策方面,今年赤字率擬按3.6%安排,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均為後續擴足資金空間。貨幣政策方面,中國的政策利率高於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操作余地更大。

中國人民銀行(圖源:人民網)

中國人民銀行(圖源:人民網)

俠客島:大家都在談後疫情時代。作為經濟學家,您認為疫情給中國經濟上了怎樣一課?

李稻葵:我最大的體會是,中國經濟的立足點必須是國內統一大市場。

中國經濟要持續發展,靠的是自主生產能力。創新能力也很重要,不然會在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我想美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作為超級大國,美國給人的感覺是無所不能,但這次疫情也讓它出了一身冷汗。它怕什麼?怕中國在醫療物資上對它卡脖子。但我們沒有那麼做,還是保持全球醫療物資的穩定供應。

俠客島:談到美國,有聲音稱其愈發封閉,而中國卻更加開放。在接下來的對外開放上,中國還有哪些事情要做?

李稻葵:金融服務就是重點之一。

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基本的運營理念和技巧方面已經相當成熟了,沒必要擔心國外的進來會把我們壓垮。進一步開放帶來的是同場競技、良性競爭,對跨國公司、國內企業、消費者都是好事。

強調的是金融服務開放而非資金。資金流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一旦看空外逃,會給經濟帶來較大風險。

俠客島:您剛剛提到風險,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內部還是外部?

李稻葵:外部。尤其是下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美國。美國正在經歷一場混亂,可能不按常理出牌。我們要做好危機管理,知道何事為重、怎樣應對。

專注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堅持辦好自己的事,不受美國的短期行為干擾,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面對外部挑戰見怪不怪、見招拆招就好。

在辦好自己的事的同時,應當清醒認識到,中國發展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非是指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會繼續參與國際循環,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

白宮(圖源:新華網)

白宮(圖源:新華網)

俠客島:聚焦自身發展,您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新增長點在哪?

李稻葵:最大的增長點在於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擴大。我算了一筆賬,如果中國經濟較平穩地增長,只消15年,我們的中等收入群體便有望從4億人增加到8億人,這對拉動內需及可持續發展是了不起的力量。

第二個增長點是新科技。技術革新帶來的不只是產品迭代,更有服務升級,對經濟提質增效大有裨益。

基礎設施也不容忽視,無論是傳統基建還是新基建。防洪減災的水利工程、重點地區的路和橋都有進一步投資建設空間。新基建不僅能帶動投資,還立足先進生產力,使經濟發展模式優化升級。這些都是醞釀經濟發展潛力的地方。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Iris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