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投降75周年紀念日,新華社專訪香港拆彈專家李展超。1999年,李展超加入香港警隊。2007年,經過層層選拔進入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工作,如今他已成為爆炸品處理課炸彈處理主任。李展超稱「二戰遺留的未爆軍火一日沒有全部清除,香港拆彈專家的使命就一日不會停止。」
43歲的拆彈專家李展超一身黑色工作服。「我們工作服的主要色調是黑色。」
他拿出黑色封面的介紹材料。材料寫到二戰軍火時,直言不諱地用了四個字描述:「非常危險」。
70多年前埋下的危險,就隱藏在今日香港的鬧市中、地鐵旁、工地上,甚至是在人們嬉鬧的海灘水下。
拆彈專家們必須一個人面對危險。
每位拆彈專家會有助手,也會有團隊,但按照要求,他們只能獨自走向炸彈。
每天面對生死考驗,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的性格。拆彈專家們大多氣質沉靜,靜到似乎周圍的氣溫也隨之下降。
「我親手處理二戰期間遺留的未爆軍火不少於100次。」李展超對記者說。1999年,李展超加入香港警隊。2007年,經過層層選拔進入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工作,如今他已成為爆炸品處理課炸彈處理主任。
爆炸品處理課是香港警方在1972年成立的特殊部隊,負責處理銷毀陸上及水下各類爆炸物、生化及核輻射物品。其中,處理二戰期間遺留至今未曾引爆的炸彈是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
「我們每年出動大概有150次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工作都牽涉二戰期間遺留的未爆軍火。」李展超說,小的有步槍子彈和手榴彈,大的包括數十公斤的炮彈甚至近千公斤的空投炸彈。這些危險軍火穿越70多年的時光,向和平年代的人們無聲地訴說著二戰期間的戰火硝煙。
1941年12月,侵華日軍攻擊香港,18天內對香港多地進行空襲轟炸。在隨後長達三年八個月的日軍侵佔香港時期,香港置身於交戰各方的連綿戰火中,飽受摧殘。
在戰後的香港,無論是水域、郊野、工地還是鬧市,都會挖掘出未爆炸的軍火,相關新聞屢見不鮮。
1995年7月,有貨輪在青衣對面水域起錨時,意外撈起一枚重約225公斤的美製空投炸彈。2013年3月,在港島大潭篤水塘對面的山頂,發現七枚戰時炸彈,其中一枚重約900公斤。
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今年7月16日下午,九龍啟德一工地內發現長約一米的戰時炸彈,周圍的兩千人即時被疏散。還有今年2月,在皇后大道東錫克廟附近工地上,挖掘出一枚重約500公斤的炸彈,裏面有炸藥250公斤。
經過檢測,一些炸彈的炸藥成分依然有效,威力和70年前幾乎沒有區別,仍擁有巨大的殺傷力。
十幾年前,香港瑪麗醫院附近的工地上發現了一枚225公斤重的美軍空投炸彈。警方切開炸彈外殼,銷毀炸藥成分。通常,炸藥將慢慢燃盡,不再危險。但在燃燒近半時,剩餘炸藥由於過熱發生了爆炸,對周邊建築造成損壞並引起火情。
有一次,爆炸品處理課在港島西區山上處理一枚180公斤英軍炮彈,其中有效高性能炸藥大概90公斤。李展超說,那天山上下大雨,然而炮彈引爆時,爆炸產生的熱氣流將雨生生逼停10秒鐘,隨後還引發了幾十秒的冰雹。「我們一開始還以為是炮彈碎片,趕快找地方掩護,後來才發現是冰雹。」
投到香港郊野山上的炸彈,沒有人敢搬動它們。拆彈專家們要徒步幾小時上山,把炸彈處理完後,直升機再把精疲力盡的專家們救下來……
擁有十幾年處理爆炸品經驗的李展超,最不願意碰到的就是日軍留下的軍火,因為即將戰敗的日本因國力所致,在軍火生產上用材和製作極為隨意,最容易產生誤爆或者意外引爆,對拆彈人員來說就更加危險。
處理二戰遺留軍火,目前是最危險的年代。經過幾十年的演變,炸彈內的化學品性質已經變得敏感和不穩定。
香港高樓林立,人口稠密。拆彈專家要把保護市民和公眾財產作為大前提。他們所有的儀器裝備和手段都是圍繞這一點。
2018年,港鐵沙中綫會展站工地短短數月內接連發現三枚未爆AN-M65型空投炸彈。炸彈長約145厘米,重達450公斤,其中俗稱TNT的黃色炸藥佔到225公斤。
李展超說,炸彈威力巨大,如果發生爆炸,每一枚大致相當於4000個手雷一起引爆,後果不堪設想。
警方封鎖道路、疏散群眾,在10個小時內將附近住宅、商業樓宇及酒店內數以萬計的市民引導至安全地帶。市民安全了,拆彈專家才會返回前線,真正開始拆彈工作。「通常處理時間至少也要20個小時起,經常需要20到40個小時。」李展超說。沙中綫工地的拆彈作業,爆炸品處理課一名炸彈處理主任及其助手,連同十幾人的後備小隊,連續工作了接近30個小時才完成任務。
相較於電影中的驚心動魄,現實中的拆彈工作更加繁瑣複雜。無論炸彈是在哪裡發現,他們首先要徹底挖掘出炸彈,判斷炸彈的型號和狀態。然後用不易產生熱力的水壓磨砂方式在彈身切割。隨後,對裏面的有效成分進行燃燒。炸藥燃燒完,引信上的炸藥也銷毀後,才算處理完畢。
拆彈專家是所有警種中危險系數最高的,但是也賦予了隊員們沉甸甸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除了有能力去學習、應用專業的技術和知識外,更要願意去接觸這些危險品、爆炸品,當其他人都選擇去迴避、去遠離的時候,你願意上前一步去處理。」李展超說。
爆炸品處理課有一句格言:「正確無誤、萬無一失」,一錯,一失,即是生命。
李展超說,隊員們要全面考慮爆炸品的所有危險因素,預先思考某個操作後可能的一系列後果,平和冷靜地在各種解決方案中採取最合適的去施行,用最平常的心態,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處理爆炸品責任重大,每位拆彈專家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並且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李展超記得,當時包括他在內的40名學員接受了八個星期的培訓,最後只有兩個人獲得加入爆炸品處理課的資格。
李展超說,此後,隊員還會接受一系列訓練,包括土製炸彈處理、常規軍火處理、爆炸後調查等,並會被派往海外進行訓練和交流。「拆彈專家的訓練時間很長,一般來說完成訓練最快也要4年,如果掌握全部爆炸品相關內容,我認為至少要8年到10年左右。」
二戰遺留的未爆軍火一日沒有全部清除,香港拆彈專家的使命就一日不會停止。
工作中,李展超從沒有想到過害怕。
如果說有情緒起伏的話,那就是每次終於銷毀了炸彈,所有人都安全了,可以收工回家的時候。
「那是最欣慰的一刻,每一次都會開心到笑出來。」
責任編輯:Mi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