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就業前景極為嚴峻 盡快控疫才能治本

2020-08-20

【文匯網訊】香港失業率終止「九連升」之勢,並錄得輕微回落。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5月至7月失業率為6.1%,比4月至6月的6.2%微跌0.1個百分點,大大低於市場預期6.6%至6.8%。惟「失業大軍」增至24.2萬人,且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3個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合計失業率微升至10.8%,為沙士後高位。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就業前景極為嚴峻 盡快控疫才能治本》指出本港應抓緊時間,集中精力,控制疫情,盡快實現與內地、澳門重啟正常的經貿、人員往來,為本港服務業、整體經濟引入活水,就業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本港5月至7月的失業率微跌0.1個百分點至6.1%,數據輕微改善,但這是政府落實800多億元保就業計劃帶來的「吊鹽水」效應,並不意味整體就業壓力真正緩解。本港7月份爆發第三波疫情的負面影響尚未反映,餐飲、零售、酒店、航空、旅遊等行業的就業情況還會惡化。當此時刻,政府還是要加緊綢繆新的穩就業方案,繼續支援面臨困境的打工仔;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大企業,要發揮穩就業、穩人心的積極作用。本港各界更應同心抗疫,盡快控制疫情,才能恢復內部消費,早日實現與內地、澳門重啟正常經貿往來,從根本上緩解就業險境。

昨日公布的失業率,雖然結束年初以來持續上升的勢頭,但並不能讓人鬆口氣。首先,失業率稍微回落,並非因為經濟好轉、就業職位增加,而是政府5月至6月推出總額高達81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代僱主支付僱員的部分薪金,避免了裁員潮出現。但保就業支援只能「吊鹽水」,若經濟長時間不能改善,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無利可圖、虧損纍纍,最終熬不下去,失業率難免調頭再升;而且有不少打工仔被迫放「無薪假」,沒有收入,形同失業,最新失業數字未反映就業的實際情況。政府日前宣布再推第二輪保就業計劃,並計劃加推第三輪保就業計劃,顯示政府也看到本港經濟短期內復甦困難,必須採取加碼措施,防止失業率急速惡化。

疫情持續下,中產人士都感覺到壓力大,超市買生活必需品也要格過價先。大公報

疫情持續下,中產人士都感覺到壓力大,超市買生活必需品也要格過價先。大公報

其次,5月至7月的失業率雖然微跌,但失業人數比上次統計多1,800人,共有24萬2,000多人失業,當中零售、住宿及餐飲業的失業率續是沙士之後新高,建造業的失業率亦成為金融海嘯後的高位。本港勞工市場正面對巨大壓力。作為全港航空業最大僱主的國泰航空,上半年虧損近百億元,工會消息指公司可能在10月份裁減三分之一的人手。零售、餐飲業受限聚令和禁堂食令的影響,業內人士指全港至6月已有1,500間食肆倒閉,未來數月隨時再多2,800間食肆倒閉。香港零售管理協會的一項調查則顯示,約30%的受訪企業表示將裁員,43%表示無法在6個月後繼續經營。倒閉潮一旦出現,失業率必然飆升,政府保就業須再接再厲,特別是考慮對重災區行業,提供定向支持;並且讓更多政府部門努力創造新職位,例如財庫局正準備推出「千人計劃2.0」增聘員工。

本港大企業依靠香港市場,累積豐厚財富。作為穩定就業市場的重要力量,在目前的艱難時刻,大企業應為紓緩失業、分擔政府壓力多出一分力。例如大型超市生意在疫情下不減反增,需要的人手應該相應增加,同時大型超市申請到過億元的政府保就業補貼, 應該「逆周期」增聘人手,哪怕是增設臨時性的售貨員、送貨員、保安員也好,大企業在疫情下能保持盈利增長,更要回饋社會、承擔企業責任。

本港是高度服務型的經濟體,十分依賴消費和遊客,但創造大量就業職位的航空、旅遊、零售及餐飲等行業,最受疫情影響。因此,全力控疫、恢復正常經濟活動,是保就業的根本辦法。特區政府即將開展全港社區普及檢測,市民要踴躍參與、配合,以利有效切斷疫情傳播,從根本上控制疫情,為重啟經濟、刺激消費創造必要條件。澳門在控制疫情後,內地已逐漸恢復赴澳自由行。本港更應抓緊時間,集中精力,控制疫情,盡快實現與內地、澳門重啟正常的經貿、人員往來,為本港服務業、整體經濟引入活水,就業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責任編輯:Iris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