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北京時間2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近日稱,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南極磷蝦既可以生活在南極海洋的表面附近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深度達3000米的南極深海中,其適應環境的能力也遠遠超過科學家們先前的估計。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英國的研究人員們表示,此次深海處的磷蝦發現並不意味著南極半島下磷蝦的存量比以前預計的量要大得多,也不意味著拖撈船有望找到更多的磷蝦。在向南安普敦國家海洋研究中心做的報告中,英國南極勘查組專家安德魯-克拉克教授稱:「此次發現完全改變了科學家們對魚、魷魚、企鵝和鯨等南極動物主要食物源的理解。」
南極磷蝦會在海洋表面附近產卵,因此,科學家們以前認為它們只是生活在150米深處的海洋中。南極勘查組的安德魯-克拉克教授說:「沒有多少生物體可以穿越如此長的距離,抵達海洋深處。從生理學角度來說,磷蝦非常柔韌,然而,它們的動作卻比我們想像的靈活得多。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它們可以成功地在深海處存活。在這一深度的海洋裡,終年沒有陽光、氧氣非常稀薄、水壓巨大、沒有任何海洋植物,生存條件相當惡劣,生物對此做出各種適應,最終的結果是,這裡的海洋生物幾乎全部是捕食高手,而它們,從形狀到習性,其奇特性遠遠超出了所有科學家的想像。」
克拉克推測認為,在南極夏末,磷蝦經常游到海底,主要以從海面落下的藻類植物為生。如果情況如實的話,那麼躲在深海處永久生活的磷蝦數量可能並不大。磷蝦可以長至6厘米,從深海處再游向海面可能需要花費至少4小時。在南極海域,須鯨是以南極磷蝦為主要食料的,每條重40噸左右的須鯨,每天要吃一噸磷蝦。
研究人員們認為,南極磷蝦資源蘊藏量是巨大的,有的科學家利用水域初級生產力的方法來推算它們的蘊藏量。海洋生產力的基礎是海洋水域裡的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無機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的有機碳,這就是水域的初級生產力。通過觀察和測定南極每平方米的水域裡,每年可以生長40至100克的浮游植物,整個南極海域每年可以生長浮游植物的總量是40至200億噸。海洋裡的浮游動物要以浮游植物為食料,既然有這麼多浮游植物,那麼,按海洋生態學中營養階層轉換平均值為10%計算,南極海域就應該有十億噸浮游動物。假定其中有半數是南極磷蝦,那麼它的資源蘊藏量就是5億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