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6月7日,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圖為廣西防城港市幾名考生在考場裡,準備開考。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剛剛結束的高考許多題目如果讓我去答,我也答不好。」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希亮今天表示,中國的語言文字應用與教育脫節已經到了需要全社會重視的程度了。
答不好高考題的不只崔希亮,記者林天宏發現他自己的文章進入了今年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自己也做不對針對文章設置的題目。
從小學、中學,經過層層考試選拔到了大學、研究生階段,學生熟悉了考試技巧,卻失去了運用語文的能力。「導師給學生改論文除了內容,很大部分都是語言文字的問題。」身為教授的崔希亮很感慨,不僅是高考,整個社會語言文字運用水平下滑,讓人不得不擔憂我們的語文教育哪裡出了問題。故宮博物院「撼」、「捍」不分,讓人遺憾;電視字幕錯字不斷,對觀眾誤導多深很難說清。
一面是母語受冷落,一面是舉國學英語。從小學到研究生乃至工作後評職稱都要考英語。英語四六級考試要求學生達到多少單詞量,但對於漢語認字則沒有相關要求。崔希亮說,現在中國人認字數量在2000到6000字之間徘徊,再多一點的字就不認識了,更別說繁體字、書法中的異體字了,長此以往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影響不容小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