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6月7日,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圖為廣西防城港市幾名考生在考場裡,準備開考。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對母語缺乏完整的評估體系,大中小學語文教育聽說讀寫的標準不清,是現在語文考試與運用脫節的重要原因。王登峰講起一個故事:大數學家蘇步青考學生時曾讓學生先考語文,語文不過關的,不讓參加後面的考試。而現在只聽說英語不過「後果很嚴重」,沒聽說語文不好會對求學、工作有什麼實際影響。在整個社會忽視語文教育的情況下,「說話像書面語,寫作像口頭語」的笑話也就見怪不怪了。
其實,教育部和國家語委聯合推出《普通話水平測試》已經17年,共測試7000多萬人;推出《漢字應用水平測試》也有4年,累計參加考試人數9萬多人。王登峰說,執行得最好的是中小學教師和中央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問題最多的是公共服務領域。
有關方面希望這兩項測試能促進教育改革,促進勞動者職業能力的提高。但實際情況是,許多學生寧可花大把時間、金錢、精力去考托福、GRE,卻少有人願意考普通話和漢字。當然,與畢業要求掛鉤的師範、播音類專業學生除外。「沒什麼用」是大部分學生最直接的想法。
王登峰說,語文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最重要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思維方式、價值理念最重要的表現方式。中國的漢字應用水平測試已經像托福、GRE一樣,建立起初具規模的基於現代題目反應理論的題庫,但何時對整個社會語文教育和語文水平提高產生影響還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