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粗變細是發展方向
當下,在中央大力推行財政預決算公開之時,一些地方也在進行試點改革,最有影響的是上海閔行區的公共預算審查監督制度改革。改革的制度設計囊括了預算編製、預算審查和預算執行監督的全過程,這樣的系統性預算改革在中國尚無先例。
這場改革開始於2007年,由已故的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所長蔡定劍和上海市閔行區區委書記孫潮聯手推動。孫潮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交大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導。改革得到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配合。
蔡定劍將這場改革的目標設計為:「編製一套科學詳細的預算,建立一套以人大審查為基礎的民主審查預算制度,並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督,從而嘗試建立依法理財的公共財政制度。」
如今,上海閔行區公共財政預算改革已經運行4年,初步建立了公共預算監督的制度性框架。
閔行區政府預算項目中的專家顧問、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成棟認為,現在的預算公開被分成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預算的編制階段,相關的要進行聽證的項目的預算能公開,包括網上公開和平面媒體的公開。第二階段是在人大會議期間,將所有的材料和所有的款項目,都製成很細的報表的形式公開。還有第三個階段,最主要的就是在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之後,應該是所有的預算都應該向公眾公開,除了個別涉及的國防的可以考慮不公開。」
然而,往往相關部門並不願意公開所有的預算,特別是敏感的「三公」消費。王成棟說:「現在要公開有一些顧慮。第一,目前『三公』消費在許多地方都沒有公開,他們第一個公開,怕給別人增加壓力。第二,上海的工資應該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如果要公開的話可能會形成一些輿論。」
中央單位此次率先公佈「三公」消費,對各地財政預算公開無疑會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九三學社中央研究室主任岳慶平認為,財政公開已經在進一步的落實和部署中,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儘管民間還有些不滿,但是近幾年政府確實也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只要是目標明確了,而且在逐步地往前推,這就非常好。」岳慶平認為財政公開由粗變細是發展方向,「從沒有公開到公開,首先肯定是粗,然後慢慢變細,公開的項目越來越多,讓老百姓越來越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