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媒體解讀蛟龍號潛水器三優勢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09]    我要評論

「向陽紅09」深潛實驗母船。

蛟龍號深潛器。

「深潛是對潛航員身心雙重考驗。茫茫漆黑的海底,狹小擁擠的空間,陰冷潮濕的環境,不可預測因素可能帶來的危險,長時間身處其中讓人倍感壓抑、煩躁。對潛器主駕駛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還要面對複雜環境適時做出決策,能熟練控制潛水器的運行姿態和機械手臂。在3000米級海試時,潛航員最長要在水裡呆9個小時左右,在海底工作5個小時。在5000米級的試驗中,上述時間都相應增加,心理考驗可想而知。」吉國介紹說。這就要求潛航員具有良好的體魄和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一點與航天員具備的素質類似。實際上,在2006年招聘深潛員時,就是由航天員選拔培訓專家來對應試者進行心理測試的。

應急反應準備充分

關於蛟龍號在水底碰到意外應急處置問題,吉國介紹說,由於它體積龐大,作為一個整體不可能放到一個高壓模擬環境下進行實驗室測試,但是各個組件小到一根電纜,大到鈦合金載人球殼都已經進行並通過嚴格測試。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各部件組裝起來之後情況究竟怎樣,會不會出問題,只能在真實深潛環境下才能表現出來。此外,隨著人類對海洋影響日益加大,海底環境也變得更為複雜,比如海底可能有電纜拖網等,可能遭遇到被這些物體纏繞等問題,必須切實做好各種應急準備工作。

實際上,保障蛟龍號和潛航員安全是從設計之初就一直貫徹的原則,徐芑南認為,從技術角度上說,安全問題的關鍵是處理好重量與浮力的關係,只要有足夠浮力,它就能浮上來,就能保障人員安全。為此,蛟龍號進行了多種安全設計,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它可把攜帶的鐵塊、蓄電池箱、採樣籃都扔掉,必要時可以拋棄機械手,「斷臂」上浮。即使碰到最糟糕情況比如陷入淤泥,也有辦法脫身,它的報警系統會發射浮標到海面,深潛試驗母船可以及時跟蹤施救。



上一頁123

      責任編輯:春緋
總設計師揭秘「中國蛟龍」      [2011-07-03]
專家:蛟龍號最深下潛7000米      [2011-07-02]
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啟航      [2011-07-01]
文化部三公經費 出國費1466萬      [2011-07-13]
專家:京滬高鐵停電反證安全      [2011-07-13]
菲誣華南海立場「站不住腳」      [2011-07-13]
中方冀美國軍事透明對等      [2011-07-13]
溢油難止 康菲被令停產徹查      [2011-07-13]
江西農民阻征地 疑被按倒碾死      [2011-07-13]
汪洋:不搞「運動式反腐敗」 但警鐘須長鳴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