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楊振寧豪言活到108歲 大讚翁帆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訪談之一:楊振寧談健康長壽 健康因為基因好

記者:跟隨了您一天的活動,您的精氣神兒真棒!89歲了,身體還這麼好,請您給讀者傳授點兒養生之道好嗎?

楊振寧:我聽陳省身先生說,曾經有記者問他的長壽之道。他說,第一不運動;第二吃肥肉。他吃肥肉血脂也不高。我以前也吃肥肉,後來不吃了。

我能這麼健康,跟我有很好的基因有關。小時候我吃奶吃到兩歲。我跟媽媽的感情非常好。4歲時,媽媽開始教我認字,1年多的時間認識了3000個字。我6歲的時候,父親從美國回來,問我唸書了沒有?我說念過了。我就背誦《龍文鞭影》。父親問我書上講的是什麼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釋。不過,父親還是獎了我一支鋼筆。因為先天條件好,我到60歲也沒有老花眼,也沒有牙齒的問題。

健康因為很幸運

記者:您身體的先天條件好,後天條件也很好,補得足,母乳是最好的營養品,您真是很幸運。

楊振寧:確實我很幸運,生活在戰亂與飢餓的年代,與我同齡的人,許許多多的人,不是餓死就是面對痛苦的生活。我很幸運,那時候家裡的條件還是蠻好的,吃飯穿衣不會愁。沒有受到物質上和心理上的極端壓力,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很好。後來碰到翁帆,她把我照顧得很好,日子過得很舒坦。

我的身體好,還因為趕上了現代醫藥科技的發達。1997年,我在美國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很成功。前年我在北京協和醫院做MRI(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發現12年前心臟搭的4個橋很好。一般認為,心臟搭橋的有效期是10年,過了10年,橋阻塞了,必須重新再搭。我很幸運,沒有再搭橋的需要。

長壽因為有一顆年輕的心

記者:以您的經驗,您認為,健康長壽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楊振寧:我剛才說過,人的年紀與身體的狀況有關係,可是,也與精神有關係。而且,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八十多歲了,但我身上有許多年輕人的精神,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每天都在關注新的東西,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未知的事物對我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喜歡聽音樂、喜歡讀書看評論,別人推薦了什麼好書,我會讀讀看。翁帆也常給我推薦她喜歡的書。然後,我們交流看法。我還寫作,還搞研究,大腦一直在鍛煉,天天在做大腦保健操。關鍵是我的頭腦還可以做。有些人,到90歲沒法做了,糊塗了。我的頭腦還非常清楚,而且,記憶力還很好。這裡面有遺傳因素,有天賦,還有方法,重要的問題,我會寫下來,就記住了。

記者:您確實有一顆年輕人的心。您宣佈3天後要去賀蘭山,讓全場人激動,您是怎樣保持年輕心態的?

楊振寧:年輕時我常有夢想,一些夢想實現了,心裡就高興。去賀蘭山,就是實現一個夢想。我跟翁帆說,請她跟我一起實現這個夢想,她很高興。我沒有什麼特別的長壽之道,只喜歡坐著喝茶看書,還有就是生活比較有規律,吃飯也沒有特別的講究,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沒有。我喜歡走路和旅行,年輕時,每到一個城市,我是以步行去認識這個城市的。記得在台北,我從火車站走到台灣大學,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很明白,雖然愛走路,年紀大了,要謹慎不要跌倒。翁帆總是扣緊手指跟我走路。她給我安全感。

人的健康,和精神和心態有很大的關係。生活富有情趣才有意思。我對雕塑很感興趣。日本有個雕塑園,我去過兩次。台灣有個雕塑家叫朱銘,在台北有個朱銘雕塑公園,我很喜歡看。每到一個地方旅行,我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美術館和博物館。參觀的時候,我們經常做個遊戲:走進美術館或博物館,我跟翁帆兩個人,先分開來看,然後轉回來,說出你喜歡哪一個?再各自說出自己最得意、最滿意的作品或展品,常常是趣味相投,十分默契。也有不一致的時候,說出自己的理由,就是一種藝術情趣和審美觀念的交流,就互相加深了瞭解。

長壽目標108歲

記者:香港邵逸夫獎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您是邵逸夫獎的評審團主席,每年都在頒獎禮上與邵逸夫會面。您的長壽目標應該超過邵老吧?

楊振寧:去年10月,我們和他見過面。103歲,狀態還是很好。在頒獎儀式上,他走30米長的路頒獎,之後,和我們一起吃兩個鐘頭的飯,完全沒有問題。每次他看到翁帆,總是很高興地跟她拉拉手,用英文說我們每年見面一次!

去年,清華大學為我賀88歲壽誕。我說10年以後、20年以後還跟大家見面。馮友蘭88歲那年寫給同齡好友金岳霖兩句話:「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我念了這兩句話表達心志,88歲,中國人稱為「米壽」。因為「米」字上下兩個八字,中間一個十字,所以是八十八。「茶」字上面是二十八,下面是八十,兩者相加,就是一百零八。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Zeta
89歲楊振寧牽手翁帆登賀蘭山      [2011-06-25]
楊振寧:清華北大對中國的貢獻遠比哈佛對美國的多      [2011-06-24]
楊振寧:中國前沿科學落後不稀奇      [2011-06-08]
楊振寧在津過壽      [2011-06-20]
溫州火車脫軌後續:尚有12人未脫離危險      [2011-07-24]
合肥在建高架橋發生局部坍塌      [2011-07-24]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救援基本結束      [2011-07-24]
上海鐵路局局長、黨委書記等被免職      [2011-07-24]
列車溫州脫軌 修正為34人遇難      [2011-07-24]
19名遇難者身份確認 乘客:安全錘砸不開窗      [201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