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房價「退燒」窗口 探尋樓市治本之策
在決策層毫不動搖的決心和不斷深入的調控之下,樓市的深度降溫已是「大概率事件」。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應緊抓樓市「退燒」後可能出現的「窗口期」,實施「治本之策」,將調控引往長效化、制度化。
「限購其實就是給樓市吃『退燒藥』。是藥就有副作用。」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傑說,限購致使需求被抑制,開發商會減慢拿地節奏和開發進度,導致後市供應相對不足。一旦將來取消限購,需求釋放,供應短缺局面可能出現,房價上漲壓力或將更大。
為此,要對限購「擴容」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有充分評估,為後續政策留下空間,加快推進房地產市場化改革。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籌資、購買環節有限貸、限購等短期政策約束,但明顯過於依賴行政手段。今後,應在持有、出售等環節,提高房產稅、空置稅、暴利稅等調節力度,長效化遏制炒房投機行為。
與此同時,保障房制度化建設應提速。7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保證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用地,並要求提前安排明年的相應工作。有關專家認為,住房保障不能因房價漲跌而鬆緊,而應成為政府長期職責,盡快建立供地、融資、建設、分配等制度體系,減輕樓市承受的綜合壓力。
一些地方政府是樓市調控的「薄弱環節」,加快改革地方「土地財政」也勢在必行。統計顯示,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2.9萬億元,超出預算113%。在一些地方,土地出讓金等相關收入已佔地方財政六七成。
「土地財政不改革,高房價難以真正回歸理性。」眾多業內人士呼籲,要遏制地價過快上漲,加快地方財政體制改革,逐步拆除房價暴漲的「溫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