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在溫家寶總理所作的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各級政府一定要把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中國各地對中央提出的「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要求很快做出了積極回應,各種形式的社會管理創新紛紛推出。
在北京的東城區,全區被劃分為589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七種力量」進駐:網格管理員、網格助理員、網格警員、網格督導員、網格黨支部書記、網格司法工作者、網格消防員,實行網格精細化管理,「一格多員、一員多能、一崗多責」。而在相鄰的朝陽區,則實行「全模式」管理,包含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綜治維穩、安全生產、社會事業、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經濟動態、法律司法、黨建工作等10大模10塊,把涵蓋居民生活的79個大類、439個小類、3452個細類的社會事務全部數字化,居民們「看單點菜」,「管事」的人就在身邊。
此外,遼寧省「傾聽民生、為民辦事」的「民心網」聯網工程,浙江省杭州市黨委、政府的「問情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績於民」的決策及考評新機制,江蘇省南通市『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覆蓋城鄉的六級大調解網絡,廣東省擴大外來務工人員訴求表達渠道和內容,以及下放社會建設權力從「萬能政府」轉型「有限政府」等等。各地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重點問題,紛紛著手對社會管理體制、機制進行改革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