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社會管理創新方面的探索很快得到了群眾的熱情支持,儘管許多地方的探索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感到了方便、得到了實惠的百姓對政府的「改變」普遍持鼓勵態度。
鞍山市鐵東區福康社區74歲的居民張鳳浩和鄰居前幾天向社區反映家裡自來水以及煤氣方面的問題,事情很快得到了解決。他說:「現在啥事只要告訴社區就行,不用自己到處去找相關部門,遇事不『抓瞎』了,在外工作的兒女也放心了」。
追求群眾滿意,成為各地出台社會管理創新政策措施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和衡量標準。在遼寧,「民心網」建立了一整套的評價機制,在這套機制下,哪個部門、地區和單位給群眾辦事越多,辦得越讓群眾滿意,就越光榮,還會受到表彰和獎勵。民心網主任韓玉起說,就是要把群眾的訴求當成為民辦事的一個機會交給承辦單位,讓承辦單位帶著積極性去給老百姓辦事。
鞍山市鐵西區則率先在政績考核上做出了積極探索,出台了《鐵西區街道辦事處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考核評價辦法(試行)》。這個考核評價辦法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根本標準,考核評價結果將直接影響有關官員的選拔任用、晉職晉級、評優評先。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認為,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是中國繼經濟體制改革之後的一項重大改革,中國體制改革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注重基層的實踐經驗,把自上而下的推動與自下而上的經驗總結結合起來。
「應及時總結各地探索的成功的社會管理創新經驗,並把這些經驗進一步系統化,在全國普遍推行。」李培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