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香港17萬公務員不到40人配專車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僅用6343輛車,就滿足了17萬公務員的公務出行需求

既得利益者反對改革

為治理公務用車問題,我國一些地方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嘗試公務用車的貨幣化改革。但十幾年來這項改革並沒有真正破題,一直在爭議中走走停停。

公車改革既節約了財政開支,又治理了不廉潔行為,卻為何難以推進?王錫鋅分析說,「車改是政府自己對自己的改革,故難以推進。公車改革之難,首先難在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他說,很多車改措施只能稱為半成品,既不徹底,也顯軟弱。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則認為,過去的幾次車改試點,都是「從下至上」的路徑,更多屬於地方自發行為。這使車改缺乏足夠強大的動力,還會遭受更多的阻力。

公車改革之難,還難在車改制度的設計。「公車改革需獲得輿論認同。所有的改革都和納稅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在設計、落實公車改革方案時有沒有公開、透明、公正地體現民意,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長期研究公車改革的北京市委黨校副教授江偉說。

公車數量之謎

民間和學者統計:約300萬-350萬輛,每年消費支出約3000億元-4000億元。

財政部等數據顯示:200多萬輛,每年消費支出約1500億元-2000億元(不含醫院、學校、軍隊、國企以及超編車輛)。

公車改革三種模式

貨幣化改革

取消機關一般公務用車,按月按人發放交通費用補貼。車改後因公用車時,可通過公交車、出租車或公車服務中心車輛等方式解決

集中統一管理

將各機關公交交由公車管理中心(機關車隊)集中管理,統一調配使用

加強管理監督

通過加強管理,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嚴格限制車輛編製和使用方式,壓縮公車費用開支

《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部分亮點

省部級官員

使用年限:從5年一換變為8年一換,8年後車若還能用,將繼續使用

車跟人走:提升職務後,也不能換車,不管升職還是平級調動,車都要跟人走

費用:降低要求

省部級以下

要求:按人員編製定車輛的多少,但車輛不固定到人

「公車」消費Q&A

1有些部門何以如此之高?

海關總署解釋說:「海關承擔著國家賦予的稅收征管、貿易監管、打擊走私等任務,車輛大部分為執法執勤用車,不同於一般公務用車。」此外,海關總署與國稅總局的統計口徑,均包括了其直屬單位和下轄的數百個地方分支機構,與其他部門的財務體制不同,無法橫向比較。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公車的比例高,金額高,實在是高。這些都屬於監管部門,開的車檔次也比較高。」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高鵬懷則認為:「有些部門需要經常出去跑,這是業務需要,合情合理也合法。但現在老百姓普遍懷疑的是和業務性質結合不是很緊,各部門應該給出更具體合理的解釋。」

2公車消費占比多少才合理?

今年兩會期間,民革中央在《如何破解公車改革之困局》的提案中寫到,地方公車消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間。

那麼「三公」消費中公車部分應當占比多少?葉青認為,大致比例應在60%上下。財政部此前公佈的2010年中央決算報告中提到,中央行政單位去年「三公」經費支出合計94.7億元,其中車輛購置及運行費61.69億元,占比65%,前述已披露的2010年「三公」經費決算中公車部分佔比約61%,2011年「三公」預算中公車部分佔比約60.50%,均不離60%左右。

葉青同時指出:「有的單位公車經費數字大得驚人,比重極高,說明有改革的空間。」

3公車消費還應當公開什麼?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熙瑞認為,公佈「三公」經費目前僅僅是個開始,未來的方向應當是逐筆公佈經費的用途細節。

葉青則認為,最基礎的公開標準至少要包括「人、車、司機」三個分項,即人均公車費用、車均費用、司機費用。「有個說法是,公車,領導辦公事三分之一,領導辦私事三分之一,司機辦私事三分之一。司機是個十分重要的指標。」葉青說。他理想的「三公」公佈狀態是:「各部門公佈的數字,可以經得起我們隨意加總測算。」

17萬公務員,不到40人配專車

在香港,公車管理公開而透明,監督無處不在。每部政府車輛都備有行車記錄簿,部門管理人員須查閱行車記錄簿的行車記錄,以防止公車私用;普通政府車牌標誌(如冠以「AM」字頭)為市民所熟悉,輿論監督更是無處不在。用6343多輛車,就能滿足17萬公務員的公務出行需求,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長江七號
港十幾萬公務員僅20部高官專車      [2011-07-29]
深首個汽車站候機樓迎客專車直達廣州白雲機場      [2011-01-31]
冠絕全球 每6個港人就有1台iPad      [2011-07-30]
港懷疑毒菇事件擴大 六零售點鮮菇回收      [2011-07-30]
澳門回收一款台灣製造芝麻醬      [2011-07-30]
看好內地市場 海外企業青睞赴港上市      [2011-07-30]
梁振英:行政會議會為社會把好關      [2011-07-30]
「三公」開支 香港很「保守」      [2011-07-30]
粵上半年吸港澳資金逾70億美元      [2011-07-30]
香港警方打擊「三合會」拘64人      [20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