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債務仍存長期隱患
儘管債務協議計劃在未來10年內削減聯邦政府開支2.4萬億美元,但是,一些分析師仍預期評級機構可能調降美國國債評級。有經濟學家指出,提高債務上限雖然可以暫時消除美債違約風險,但以債養債的做法難以根除美國的債務之痛。長期來看,美國財政狀況依然堪憂。未來市場將關注美國長期減赤措施和實施情況。如果政府不能拿出強有力的措施整頓財政,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仍有可能被調低。路透社的分析也指出,協議的達成只能對美國經濟帶來「有限利好」。下一步,市場的關注焦點可能更多地轉移至評級機構對兩黨達成協議的評價,以及美國經濟基本面和減赤計劃對美國經濟復甦所帶來影響的評估。
《華爾街日報》認為,美國兩黨互不相讓,將國家及全球經濟置於危險之中。協議雖然避免了違約,但巨額債務問題並沒有解決。共和黨以為不增稅就可以減少赤字,民主黨認為不觸動醫保、社保等社會福利就可以減少赤字,但美國的赤字現實使這些承諾根本不可能兌現;另外,協議雖規定了未來10年政府開支上限,但卻沒有削減項目的細節,未來美國還可能重複今天的故事。英國《衛報》則評論說,美國共和黨的混亂,民主黨的沾沾自喜,最終不能找到解決債務危機、拯救美國於金融動盪的藥方。美國需要戒掉「債癮」,需要提高生產力和實際工資收入而不是資產泡沫,只有這樣才有望擺脫債務危機,實現持續的繁榮。同時,輿論還認為,協議沒有任何具體措施提振目前疲弱的美國經濟或刺激就業,而這是當前急劇減緩的美國經濟最需要的。
點評
美國兩黨就債務上限「死磕」,並非經濟問題,而是政治鬥爭的表現形式。雖然美國歷史上發生過主權國家債務危機,但卻從未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破產。更何況,美國擁有其掌控世界經濟的核心武器——美元,打開印鈔機就可以充分地享受鑄幣稅福利。因此,從本質上講美國不大可能違約。兩黨圍繞某一焦點話題展開辯論是美國政治的一貫作風,更何況目前是大選將近的關鍵時刻。
美國國債的公信力從次貸危機爆發後,一直在下降。但是,由於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雖然債信下降,但美元仍然是各國不得不承認的硬通貨。在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中,能夠與美元抗衡的只有歐元,而歐債危機嚴重程度高,解決難度大,再加上日本地震、新興市場國家普遍存在的通脹壓力,使美國國債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投資價值。因此,美國國債的公信力雖然短期會出現下降,其評級也可能被信用評級機構調低,但其信用根基尚未轉變。
從短期看,美國債務問題的暴露是次貸危機後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的必然結果,可以說是自作自受。在經濟復甦乏力,失業率高企,以及經濟結構沒有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單靠擴張性貨幣政策不可能實現根本性復甦。此外,美國債務問題還暴露出由美元長期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弊端。雖然美國基本避免了違約,但其主權債務問題並未解決,只是在時間上得到了拖延,並有進一步增大的趨勢。這給美國經濟復甦蒙上了陰影,同時將給世界經濟埋下更大的風險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