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動車事故調查:鐵道部被指事後處理草率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7月27日,事故現場已清理完畢,高架橋上,不時有動車組呼嘯而過。

【文匯網訊】見不到血跡,見不到散落的物品;毀壞的高架橋護欄已修補一新,泥塘裡的車體殘骸已清理乾淨,所有搶險人員及車輛也已經撤離……

一切,好像從未發生。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7月27日下午2點30分,記者來到位於溫州雙嶼鎮下岙路的事發現場。此時,「追尾事故」已過去了4天,現場幾乎找不到這裡曾「出過事」的痕跡。然而,悲情與凝重氣氛卻並未散去。

事故現場清理完畢後,溫州當地百姓、外來務工人員、各路媒體記者開始向這裡聚集。沒有喧嘩、沒有嬉笑,數百人就那樣站在或蹲在大橋下鬆軟的泥地上,三五成群,竊竊私語。

鞋廠老闆老吳:「我親眼看見火車追尾」

溫州市鹿城區雙嶼鎮,是溫州市城市西擴、經濟西拓的工業重鎮,常住人口1.7萬人,外來人口卻有近19萬人,聞名遐邇的「中國鞋都」就坐落其間。

溫州人老吳就是當地數百家鞋廠老闆之一。7月23日晚上8點38分(編者註:此為新華社公佈的事故發生時間;鐵道部官網公佈的事發時間為8點50分),冒雨駕車回家的老吳,親眼目睹了火車相撞的瞬間。「那天晚上雨下得很大很大,雷聲也很響,但那撞擊聲,比雷聲還響不知多少倍。」

儘管事情已經過去了4天,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老吳依然顯得很激動。他告訴記者,事發那天,他與幾位朋友小聚,晚上快9點的時候,他駕車回家,當他行駛到下岙路接近高架鐵路橋的時候,砰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跳。

「那是我有生以來聽到的最大的聲音,我搖下車窗往外看,見我右前方不足百米遠的高架橋上,兩列火車撞到了一起,好幾節車廂翻著個兒掉了下來,其中一節像梯子一樣直立著戳在地上,我當時被嚇蒙了,有一瞬間,我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老吳告訴記者,列車翻落橋下的同時,橋上的列車冒出了滾滾濃煙,而此時,四周除了嘩嘩的雨聲和間或的閃電和響雷,再沒有了其他聲響。

幾秒鐘後,老吳緩過神來,他意識到,「出事了」。「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報警,我打了110,然後開車回去找人。」報了警的老吳迅速回到村裡,「我把我看到的告訴了我能告訴的幾乎所有人,我想,我們應該趕緊去現場救人。」

巨大的撞擊聲也驚動了住在附近的百姓,正在大家紛紛猜測的時候,老吳的消息,讓所有人感到震驚。「大家都知道火車撞上了,很多人開始往大橋下面跑,一些人也許是想看熱鬧,但更多的人是去救人的。」老吳告訴記者,他自己,還有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和打工者都冒雨跑到大橋下,很多人還光著膀子,大家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救人,「但我們沒有救援的經驗啊,手裡又沒有可手的工具,那場面現在想起來還讓人心裡難受。」

老吳告訴記者,就在越來越多的百姓趕到出事地點並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晚9點10分左右,消防車呼嘯著趕到了,緊隨其後的,是武警戰士、公安人員、醫療救護人員和政府官員,「當晚,『專業搶險人員』先是拉上警戒線不許外人靠近,隨後,又召集『看熱鬧』的年輕男性加入到搶險隊伍中來。很多人(百姓)都幫著尋找生者、運送傷員,有些人還跑回家裡取錘子、鐵掀等工具。」

對於自己當晚的「壯舉」,老吳向記者表示,就是再普通的一個人,遇到這事也不會袖手旁觀,自己只是做了一個正常人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這裡,主動跑去參加救援的人很多,他們都是無名英雄,你們記者應該好好報道報道他們。」帶記者去見老吳的村民對記者說。

村民羅忠平:在黑暗中搜救傷員

7月27日下午,記者在事發現場的人群中尋找目擊者,一位大姐悄悄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個男子:「他去救人了,你問他好了。」

大姐指認的這個人,叫羅忠平,36歲,雙嶼鎮人,在一家鞋廠工作。羅忠平告訴記者,這幾天,沒事的時候,他就會來到這裡看看,「不知為什麼,心裡總感覺不是滋味,這裡感到很堵。」羅忠平用手拍著自己的胸脯,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有人在喊救命、有人痛苦地呻吟,有人躺在那裡無聲無息。到處是散落的行李物品,到處是血跡,車廂翻了個個兒,座椅都跑到了頭頂上……那場面,太慘烈了。」羅忠平告訴記者,他家住在半公里外的小區裡,出事那晚,他也聽到了巨大的撞擊聲,也看到了高架鐵路橋上的濃煙。

「聽說撞車了,我和幾個鄰居一起跑到這裡,反正是下雨,我們都是光著上身的。來到這裡,看到消防隊正在召集大家去救人,我就衝上去了。」羅忠平和其他村民與專業搶險人員一起,從車窗爬進車廂,開始在黑暗中搜救傷員。「我一共救出來11個傷員,其中有兩個小孩,5個男人,4個女人。我還抬出來一個死者,是個女的,是站著死的,被車廂的門卡住了身子,就那麼直直地站著,胸前的衣服都被血浸透了。」

羅忠平告訴記者,在他搶救出來的人中,有一個男人很是幸運,「他被夾在變形了的車門狹小的縫隙中,一邊是一個鐵架,一邊是一個鼓囊囊的行李,正好把他保護起來,但儘管保住了性命,他的腿卻受傷了,好像是骨折了,我是把他背出來的。」

記者瞭解到,事發當晚,趕來現場的百姓超過1000人,其中很多青壯年都加入到了救援的隊伍中,有附近的村民,有外來務工人員,有企業主,也有正在放暑假的學生。他們沒有專業的搶險經驗和技能,也許最初也並沒有想過要參加救援,但在那個雨夜,這些人卻成為了令人肅然起敬的無名英雄。

7月23日20時38分,溫州市鹿城區黃龍街道雙坳村下岙處的甌江大橋,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列車,與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D301次列車第1至4位車廂脫線,D3115次列車第15、16位車廂脫線。

翌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趕赴溫州。

事故發生後的兩天,溫州的天氣一直不好,雨水時斷時續,夜空中的閃電把城市照得透亮。

「這幾天,我一直都很想知道為什麼我們會遭此劫難,為什麼會這麼慘,誰應該為這起事故負責。」仍在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住院觀察的乘客小袁(化名)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幸運的是,與其他已經死亡和遭受重傷的乘客相比,他只是擦傷。

小袁回憶說,自己乘坐的D301次動車進入浙江之後,天氣就不怎麼好,過了溫州永嘉站之後,天空開始電閃雷鳴,當時他還和同伴說起京滬高鐵開通後因為遭受雷擊被密閉幾個小時的新聞,他擔心這樣的事情同樣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因為D301次動車在雨中走走停停,讓人特別的煩躁,車廂中抱怨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幸運」的是,被雷擊的事件並未發生在D301次動車上,但不幸的是D301次動車卻撞上了被雷擊的D3115次動車,造成了更為慘烈的傷亡。

信號設備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

7月24日11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抵達溫州後隨即趕赴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定要把事故查清,給社會一個交代。」

10個小時之後,在溫州水心飯店二樓多功能廳舉行「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新聞發佈會上,鐵道部政治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稱:「初步瞭解,事故原因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的,詳細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分析中。」

僅僅用10個小時就能把事故查清?這一表態引發了在場數百位記者的噓聲。事故的原因是天災還是人禍?雷擊是不是事故的唯一原因?事故的傷亡人數究竟有多少?在全國動車實名制購票乘車時代,傷亡名單究竟何時才能公佈?為什麼倖存者會在官方確認已無生命活體的情況下被發現?為什麼車廂會在事件發生短短24小時內被掩埋?

在新聞發佈會上,王勇平面對媒體的種種質疑顯然有些應接不暇,「我年紀大了,一次記不清楚那麼多問題」,然而這樣的話語仍然無法搪塞住記者連珠炮式的發問。

7月24日,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則被予以免職,並接受調查。有分析認為,從何勝利被免職的情況來看,鐵道部判斷「雷擊」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上海鐵路局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坦言:「王勇平作出雷擊的解釋的確有些輕率,因為雷擊只能部分解釋D3115失去動力的原因,但卻不能解釋為什麼D301會撞上D3115,這才是難以迴避的問題。其中不僅僅牽涉到技術的問題,更牽涉到管理的問題。」

在過去幾年裡,鐵道部官員多次宣稱,我國自主研發的自動閉塞系統可防止動車追尾。時任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2011年2月28日,張因涉嫌經濟犯罪被停職審查)曾表示,中國已自主研發出世界領先的「動車防追尾系統」(主要指自動閉塞系統),可將高速運行的兩列動車組的間隔時間控制在5分鐘,「就是控制同一條鐵路上多列動車組安全間隔時間,信息通過鋼軌傳送到動車組的車載系統,防止列車追尾事故的發生。」



123下一頁

內地動車追尾事故
      責任編輯:xing
動車事故遇難者賠償協議簽過半      [2011-08-01]
溫州動車事故19名遇難者家屬已簽訂賠償協議      [2011-07-31]
動車事故旅客遺失物品第二批清單公佈      [2011-07-31]
動車事故15難屬已願簽賠償協議      [2011-07-31]
動車事故善後工作組已與10戶遇難者家屬達成協議      [2011-07-30]
動車事故意大利情侶陰陽兩隔      [2011-07-29]
溫州動車事故增至40人遇難 賠償提高至91.5萬      [2011-07-29]
溫州動車事故遇難者增至40人      [2011-07-29]
溫州動車事故一福建籍乘客搶救無效死亡      [2011-07-29]
溫州動車事故又有一名傷者遇難      [20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