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專家吁中國式慈善脫去行政外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07]    我要評論

癥結:善款「只見來時路,不見去時蹤」

作為捐贈者,最關心問題莫過於「我捐的錢物用哪去了」,遺憾的是經常不得而知。

公眾最希望瞭解慈善組織的業務活動信息和財務信息。然而監測結果表明,慈善組織對籌款用途、項目實施效果、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等財務信息最為「吝嗇」。

即使是在有「破冰之舉」的中國紅十字會捐贈信息發佈平台,捐贈數額超過10萬元的個人和超過50萬元的企業才能查詢資金使用情況,而且並不全。記者查詢發現,2010年3月30日「劉德華」捐贈的一筆20萬元捐款,就沒有顯示捐贈項目。

記者3日查詢中國扶貧基金會官方網站發現,網站公佈了150頁愛心基金及個人、企業捐贈者名單,但只能逐頁瀏覽,沒有查詢功能;只有籠統的「愛心公眾名單」,但沒有標明捐贈款物用途;對於有特定時間和場合的捐贈,也只簡單標明用途是「抗震救災」「孤兒助學」等。

《2010年度中國慈善透明報告》顯示,逾半數受訪公眾會經常捐款捐物,但近九成受訪者表示從未收到過慈善機構的信息反饋。「汶川地震發生後單位統一募捐,我捐了2000元,到現在也沒人告訴我錢花哪兒去了。」上海市民高民說。

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國內不少慈善捐贈款物的使用,要經過「申請-立項-層層劃撥」等複雜流程,存在週期長、環節多、效率低、透明度差等突出問題,對捐贈者的反饋更是無從談起。

他認為,慈善公益事業通常經歷幾個階段,一是公佈捐款數量;二是公佈捐款運用的進展,並向捐款人及時反饋;三是信息的分類、加工,生產出相應的信息產品。「現在中國的基金會有一部分到了第一個階段,很少有基金會可以做到第二階段」。

與此同時,屢見報端的違規事件讓人心憂。比如,昆明紅十字會原常務副會長阮姮利用職務之便公款購物、玩樂,溫州市紅十字會出納陳某在5年裡挪用公款126萬餘元……

為確保捐款用到「刀刃」上,2010年5月,曹德旺、曹暉父子向西南乾旱災區捐款2億元,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簽訂了國內第一個慈善捐贈問責協議,提出「管理費不超過善款3%」「如發現不合格率超過1%,將對超過1%的部分予以30倍的賠償」等條件。這讓人們看到了些許慈善透明的亮光。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郁文
「梅花」逐漸向山東半島東部沿海靠近      [2011-08-07]
颱風提速襲山東 局地或掀巨浪      [2011-08-07]
面對面問政 中國辟參政新渠道      [2011-08-07]
專家稱動車事故不適懲罰性賠償      [2011-08-07]
北京市全面推行幹部任免票決制      [2011-08-07]
郎咸平微博斥暴力網民下流媒體      [2011-08-07]
北京文物局否認故宮私賣文物      [2011-08-07]
南京棄GDP指標考核領導政績      [2011-08-07]
康菲回應稱蓬萊溢油量超預計      [2011-08-07]
南昌警方澄清「集體跳橋自殺」      [201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