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專家的允許後,記者拿起一個棋子在手中掂量了一下,這種青瓷質地的棋子外形上和現在的棋子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份量重了一些,估計墓主人生前是個資深「棋迷」。現場還展示了出土的金釵、銀釵,還有大小不等的銅鏡,這些銅鏡大的有十幾公分,小的有五六公分,雖然這些文物在地下沉睡了千年,但是上面的精美雕飾依然清晰可見,當時手工藝技術的精湛可見一斑。
據瞭解,這些出土文物將對研究蘇州虎丘地區的地方史很有幫助,對吳文化的研究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專家釋疑
從考古專家所繪的古墓群的分佈圖來看,有的古墓零零散散地分佈在各個角落,有的古墓居然重疊在一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考古專家張鐵軍告訴記者,由於這裡是個「風水寶地」,各個朝代都有人把墳墓安葬在這裡,但是地表會隨著時間的遷移發生巨大的變化,原先的墳墓被沙土掩埋後就看不出來了,下一個朝代的人便繼續在上面安葬墳墓,於是就出現了棺槨重疊的現象。「這片古墓群呈現『墓打墓』的現象,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現象頻繁。」考古專家張鐵軍對記者說。
有此一說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喻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