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近日再爆一則「猛料」:去年,上海恆源祥博物館收到一項特殊的捐贈——拆了10件乾隆年間御林軍鎧甲做成的「絲綿被」。這條消息引出上世紀一段令人吃驚的歷史:1973年,故宮(微博)為改善員工福利,將3000套清乾隆年間的御林軍鎧甲以每套5角的價格賣給員工,並規定員工購買後一定要拆開鎧甲取出其中絲綿。
在故宮醜聞頻發的這段時間,越來越多其草率處理文物的「舊賬」、「爛賬」被人翻出。
近日再爆一則「猛料」:去年,上海恆源祥博物館收到一項特殊的捐贈——拆了10件乾隆年間御林軍鎧甲做成的「絲綿被」。這條消息引出上世紀一段令人吃驚的歷史:1973年,故宮為改善員工福利,將3000套清乾隆年間的御林軍鎧甲以每套5角的價格賣給員工,並規定員工購買後一定要拆開鎧甲取出其中絲綿。
而據記者統計,從5月8日故宮發生失竊案以來,短短3個月間,各種見諸報端或流傳於網絡的、可證實或不可證實的故宮「醜聞」「疑團」,已累計達到十餘個之多。
線索
故宮原職工贈絲綿被給企業
記者昨天從恆源祥總部瞭解到,去年4月,他們的確接受過這項捐贈。恆源祥作為中國毛紡業的龍頭企業,對品牌經營向來十分用心。在其位於上海金陵東路的總部一樓,設有一個專門的展廳,以作宣傳企業歷史、紡織品工藝及中國文化之用,對外也稱「恆源祥博物館」。去年4月,恆源祥與故宮達成一致意願後,這條帶有歷史印記的絲綿被捐贈儀式就在該展廳舉行。
受捐之後,該絲綿被就一直由恆源祥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保存,並不陳列於「恆源祥博物館」。談起這條絲綿被的贈送緣由,恆源祥品牌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恆源祥作為紡織行業的老字號企業,有能力對這條絲綿被進行專業的保養和維護。據悉,捐贈者是故宮科技文保部原副主任曹靜樓。在去年4月1日的捐贈現場,他向人們講述了這條「絲綿被」不同尋常的來歷。
揭秘
一件鎧甲5角賣給職工當福利
這條絲色泛黃但依舊鬆軟、保暖效果不遜新絲綿的宮廷「絲綿被」,原是用清朝乾隆年間皇宮內御林軍的盔甲襯縫製的。這種御林軍鎧甲制於乾隆50年(公元1786年),屬於清代軍隊大量使用的鎧甲。其外層用牛皮縫製,銅鉚釘裝飾,內襯用上等江南絲綿,有點像棉大衣,有御寒功能,最適合北方步兵使用。這些鎧甲為宮廷侍衛和御林軍所用,選材、做工、款式都非同一般,在當時是代表國家尊嚴的「軍裝」。
1973年,由於物資十分匱乏,棉花和布匹短缺。故宮為改善600名員工福利,院領導打報告給有關部門報批同意,「因院制宜」地將每件御林軍鎧甲折價5角,每位員工限購5套,目的是取其中的絲綿。院方規定,員工買到的鎧甲不得保留原狀,一定要拆開,取用其中的絲綿。曹靜樓與妻子都在故宮工作,所以當時「咬一咬牙」,花5元錢買了10套「盔甲」。回家後,遵照院領導「指示」,把它拆散,取出絲綿稍作加工後,縫製了這條絲綿被,一直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