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離任美政府女高官揭秘金融危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1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前任主席希拉·貝爾於上月離任,這位傳奇女性曾在金融危機之前就提醒美國金融界警惕爆發次貸危機,後來在應對金融海嘯中屢有作為,為美國金融改革方案的出台立下了汗馬功勞。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喬·諾斯拉在對貝爾進行了深度採訪之後,撰文記述了她在五年任期中為維護金融安全所付出的努力,展現了「毫不妥協」的女強人形象,最重要的是暴露了美國金融業長期積累的弊病,揭示了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為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新華網國際頻道翻譯沿用了第一人稱形式編譯了全文。譯文從今天開始分三部分連載,敬請關注。今日是第二部分。

離任美政府女高官揭秘金融危機背後的故事

那年夏天貝爾到任後,她才發現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機構。她說:「這麼久以來竟然沒有一家銀行倒閉。我們那時還在所謂的銀行業黃金時期,監管措施不受歡迎,而向來被認為是嚴厲監管者的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更是處境艱難。」公司的預算被大幅削減,員工被辭退,士氣低落。在任的第一年,除了和亨利·鮑爾森有過長達十秒鐘的握手以外,她從來沒有和鮑爾森說過一句話。

但是,聯邦儲蓄保險公司開始在次級貸款問題上回歸管理本位,雖然當時還沒有其他的監管機構這樣做。到了2006年,次貸金融行業開始跨入雷區,給任何想貸款的人發放貸款,但是這些貸款很多是欺詐性的,帶有隱藏性收費和不平等條款。大多數次級貸款帶有可調節的利率,一開始非常低,但是幾年之後會突然高得嚇人,使許多擁有房產的人無法支付月付房貸。而貸方則毫不在乎,因為他們把貸款賣給了華爾街金融機構,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再把這些打包到抵押保證債券中,再賣給投資者。

控制次級貸款氾濫本應是擁有消費者部門的美聯儲的職責。但是當時的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非常討厭過分監管市場,對控制次貸一點兒也不感興趣。還有其他的銀行監管機構,比如監管全國性銀行的美國金融管理局,以及負責監管儲蓄和貸款業務的美國儲蓄機構監理局,本來也應該對此作出反應。但是他們對這個日漸嚴重的問題的回應,好的時候是不冷不熱,壞的時候簡直是充滿敵意。(美國金融管理局實際上利用了自身的聯邦權力,來阻止地方控制次貸氾濫的努力。)到貝爾進入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時候,金融管理局已經用了一年去為監管的銀行制訂「自願執行的次貸指導條例」,但還是沒有正式頒布這個條例。

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在這一片混亂中站了出來。貝爾十分瞭解這個條例,因為她在財政部任職的時候曾經努力使次貸貸方同意停止他們最壞的放貸行為,但是沒有成功過,那時候這個產業還遠沒有現在這麼大。她發現,情況正在急劇惡化。貝爾指導聯邦儲蓄保險公司花大價錢買了一個昂貴的數據庫,裡面列出了所有華爾街賣給投資者的包含在抵押保證債券中的次級貸款。她為自己所見到的結果所震驚了。「突然大幅調高貸款利率、濫用提前預付罰金等,這些我們在2001和2002年認為是掠奪性的做法,現在卻變成了主流行為。」她說。

到了2007年春的時候,她開始和金融業高管們會談,敦促他們提高貸款門檻,優化貸款結構——也就是修正貸款氾濫——這樣當房地產泡沫破裂、大量貸款無法償還的時候,人們才不至於失去他們的房產。「這很正常,」她對我說,「調整結構是銀行業可以隨意支配的工具之一。」

她從這些會談中看出的一點:抵押貸款服務商一般都是大銀行的業務分支,大多數情況下,修改為擁有貸款債券的投資者安排的貸款,是他們擁有的法律權力。但是他們卻沒有這個動力。在施加了壓力之後,貝爾覺得自己已經使他們做出了必定會履行的承諾。

她還迫使美國金融管理局頒布了次貸指導條例,雖然這個條例只能起到微弱的改善作用。絕大多數的次級貸款是由監管下的銀行系統之外的金融機構發放的,根本不在美國金融管理局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管轄範圍之內。但是這些非銀行機構自身的融資卻依靠被監管的銀行。為了監管這些不受監管的借貸方,貝爾想到了一個主意:用官方頒布的次貸指導條例監管任何依靠聯邦管制的銀行來融資的公司。她說:「那些銀行簡直是拼盡全力和我們對著幹。」結果她敗了。

同時,貝爾還在銀行業的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打一場後衛戰。針對所謂的最低資本要求,也就是銀行必須持有的一定金額的資金,以抵禦損失。銀行總是希望他們的資本要求越低越好,這樣他們就可以冒更大的風險,而這將帶來更多的收益,更能給高管帶來更多的分紅。2004年的時候,一個叫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的國際機構公佈了新的條例,允許銀行以風險資本比例為基礎來調整最低資本金額,也就是說,如果資本的風險低,那麼最低資本限額也相應地降低。(後來事實證明,三A級別的充斥了大量的不良次級貸款的抵押債券其實在巴塞爾框架下也被認為是低風險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危機之前的幾年裡會有那麼多銀行大量買入這些證券組合。)更糟的是,巴塞爾框架II協議允許銀行以自己的風險評估模型來評估自己的資產。

大多數歐洲國家很快就接受了巴塞爾框架II協議。美聯儲也非常希望這麼做,美國金融管理局也是。但是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卻擔心,降低資金標準、讓銀行自己選擇風險評估模型會增加銀行破產的風險,所以反對執行巴塞爾框架II協議。這和貝爾自身的直覺簡直是天作之合,她一到任就成了這些新條例的頭號反對者。其他監管機構不高興了,尤其是美聯儲,一直催促她簽署同意;這並不需要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同意,但是所有銀行監管機構聯合執行重大政策變革卻是在政治上極為重要的。而貝爾承認,他們並沒有這麼做,「我們一直在拖延時間」。她拖延了很久,以至於直到金融危機降臨美國的時候,巴塞爾框架II協議還根本沒有執行。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蘭草風格
韓首都圈購房需求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2011-08-11]
金融危機後韓國貧富差距縮小      [2011-08-11]
歐美股市暴跌 憂2008金融危機重演      [2011-08-11]
金融危機尚未消退 韓企業借新債還舊債      [2011-04-11]
歐盟啟新監管系統 惕金融危機      [2011-01-10]
人均負債4.4萬 美家庭經濟震盪      [2011-01-02]
美媒稱台「航母殺手」難殺航母      [2011-08-14]
離任美政府女高官揭秘金融危機      [2011-08-14]
俄羅斯為何強化制裁利比亞?      [2011-08-14]
日媒稱印無意入「對華包圍網」      [201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