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港聯匯制度穩定本港金融體系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1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香港政府新聞網報道,過去一段時間,美元兌一些貨幣包括日元和澳元都貶值了不少,大家去日本和澳洲旅行,自然感覺以港元計的旅遊開支增加了。雖然旅遊消費容易受匯率變化所影響,但旅遊消費在日常生活開支中所佔的比重不高,實際上對本港的消費物價通脹影響不大。

食品價格就不同了。購買食物的支出佔低收入人士的經常收入相當大的比例,對民生影響較大。大家出外購買來自內地的食品,發覺價錢上漲了,而報章上又經常報導人民幣升值和美元轉弱的消息,往往令人聯想匯率和物價有很直接的關係,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

大部份零售物價都包含了很大的本地成本因素,例如,租金、人工、水電和其他營運支出。本地成本因素在與服務相關的消費項目中的比重就更大。況且,匯率和入口價的關係亦不是那麼直接和簡單。入口價除了受匯率影響之外,亦要視乎有關貨品的供求情況和供應地的通脹走勢。此外,亦要看一看入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會否將所有成本上升都轉嫁給消費者。

香港通脹近期明顯上升,主要反映在兩大項目上,一是食品價格和外出用膳費用,二是私人住宅租金上升。這兩者帶動了第2季度5%的基本通脹率中的7成。零售食品價格上升主要由於世界食品價格急升所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世界食品價格指數今年第2季按年升幅達38%,跟人民幣在同期兌美元的5%升值幅度相比,顯而易見是前者的影響遠大於後者。事實上,世界食品和商品價格上升不單令香港通脹上升,亦令亞洲以至歐美地區的通脹升溫。

再看歷史經驗,美元在2002年初至金融海嘯前2008年中一直走低,美國聯儲局編算的美匯指數在這段期間就大幅下跌了26%,但對香港通脹的影響甚微。從2002年到2008年,香港消費物價通脹平均每年僅為0.4%,可見通脹受其他經濟因素的影響更大。

近期有部份評論,特別是在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主權信貸評級之後,認為美元勢必轉弱,加劇通脹,政府有必要檢討聯匯制度。大家要明白,政府奉行聯匯制度,不是迷信聯匯,而是建基於聯匯制度是穩定本港金融體系的必然選擇,是便利經貿發展的必然選擇,而穩固的金融和經濟系統是市民安居樂業的基石。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長江七號
澳門黑沙灘紅潮基本消退      [2011-08-14]
澳門特區將於2012年建立財政儲備制度      [2011-08-14]
大運會香港體操運動員:享受比賽就好      [2011-08-14]
香港登記選民逾355萬創新高      [2011-08-14]
港府本月派錢 部分銀行加派百人協助登記      [2011-08-14]
澳門援建汶川38個項目完工      [2011-08-14]
柴灣車禍29歲女子亡      [2011-08-13]
澳門援建汶川38個項目完工      [2011-08-13]
內地高考狀元紛紛赴港就讀引關注      [2011-08-13]
大運會香港體操運動員:享受比賽就好      [201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