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易漲難跌印象的主要因素
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規定,國際市場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正向或負向超過4%,即通常所稱「三地原油變化率」變動超過4%時,國內油價可相應作調整。
為何國際原油價格已經歷過如此大的跌幅,而國內卻仍難以邁過調價門檻呢?為何同一家企業,中石化在大陸的成品油價格就可以「合理地」堅守在歷史最高價位?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為何易漲難跌?
記者瞭解到,由於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有待改進,再加上今年國際油價漲快跌慢的波動行情,國內成品油價確實存在易漲難跌的因素。
首先從4%的調價參考幅度說起,正向負向變化4%看似一樣,其實漲上去和跌下來的實際難易程度並不相同。以100美元/桶的國際油價來計算,只需要上漲4美元/桶到達104美元/桶就可邁過調價門檻。而在104美元/桶時若想達到下跌4%的調價門檻,則需要下跌4.16美元/桶。由此來看,漲上去比跌下來確實難度要大。
除此之外,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所參照的調價週期過長,導致國內油價常常滯後於國際油價的運行趨勢,也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跌。
董秀成分析,我國現行的定價機制中所要求的22個工作日是移動的,即最新一天的價格向前推22個工作日之內的價格為有效采價區間。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經歷了一場瘋漲行情,油價整體水平往往單月漲幅就達到10美元,而在下跌的時候卻斷斷續續週期較長,這樣在采價區間內的價格跌幅就難以達到4%的標準,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跌。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成品油調價幅度經常不到位,給下一次調價造成困難。董秀成舉例說,如果按照正常測算價格應該漲價至8元/升,而國家考慮到某些因素而收窄漲幅,僅調至7.5元/升。這樣,後期如果國際原油價格下行,參照調價標準需要下調至7.8元/升時,基於當時國內油價水平已經低於國際現狀,而無法再行下調。
一方面由於我國成品油調價的整個流程不夠透明,三地原油變化率的測算過於神秘,國家多次在調漲時採取的控制漲幅的做法消費者也不瞭解;另一方面在國際油價下跌時,由於調價週期較長等諸多原因又造成國內調價條件尚未滿足而無法下調,消費者產生國內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跌的印象可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