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怎样做慈善?
卖菜老大妈捐出千万元
在台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汶川地震发生后,台塑集团王永庆捐赠灾区1亿元人民币,而据岛内媒体报道,多年来台塑在台湾投入的慈善公益活动接近90亿人民币……
有台湾“科技首富”称誉的郭台铭订婚宴上宣布,捐出九成财产做公益,媒体估算,这是超过50亿美元的大手笔……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岛内企业家热衷做公益,无论是在岛内还是在大陆,他们都慷慨解囊积极支援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此,《旺报》社长黄清龙分析指出,企业参与慈善,是对社会的一种报答。而且,很多企业谈品牌经营,品牌关乎一个企业被信赖的形象,而公益能建立与民众的信赖感。
“当然,慈善不等于捐款。”林福全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如今他的身份是慈济志工。他说,在慈济,捐款100万元新台币能够成为荣誉董事,但并不是捐款就可以成为志工。
汶川大地震之后,第一批抵达四川的慈济志工中,就有一半来自企业经营者及经理人,其中不乏亿万身家的大老板。如以生产“康师傅”方便面闻名的顶新集团董事魏锦霓,过去一向低调的她平常只会在公司一年一度的园游会上露面;领队罗明宪也是吊扇公司的董事长,他平均每年光花在志工的出差费上就达150万元新台币……
汶川地震一年后,还有一群驻守在那儿的台湾人。台湾红十字组织、台湾慈济基金会、台湾国际佛光会等公益组织的志工,除了继续提供医疗服务和心理抚慰外,还参与到灾区的援建工作。曾担任台湾慈济营建处主任的林敏朝这样说:慈济援建了13所学校,这些都是台湾同胞的爱心,我们要确保每一块新台币的爱心捐助都落实至看得到的地方。
慈善也不仅仅是富人的事情,慈善的精神在普通人身上流淌。
陈树菊,台东人,每天清晨4时起床批菜到市场卖,经常晚上9时才收摊。48年来,一直是卖菜为生,却捐出千万元新台币善款。2010年入选《福布斯》年度亚洲慈善英雄榜。
慈济最初在家庭妇女中开展劝募,劝导她们每天从菜钱中节省5角钱,用来帮助他人。40多年后,慈济基金会成长为台湾最大的公益慈善机构,每年募集的资金将近200亿新台币,用于医疗、教育和灾难救助。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说,慈济的力量在于民间,慈济可以帮到这么多人,也是因为慈善的精神在台湾人身上深深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