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美國從政府到個人負債纍纍至危險程度。布什時代,國債從5.7萬億美元累積至逾10萬億美元。金融海嘯後,財政赤字已逾14萬億美元。正如波士頓大學教授勞倫斯.克特裡考夫(Laurence Kotlikoff)所言,美國實際上正邁向破產。美國如想填補財政赤字,每年財政收入需永久性提高至相當於GDP的14%。目前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個人方面,儲蓄率從1981年的12%降至2008年接近於0的水平(危機後有所改觀,但目前也只是3%)。而收入中用於償債的比率,即負債率,卻不斷上升。自2001年以來,超額消費高達3萬億美元,消費者負債年均增長7.5%。債務纍纍已成美國不堪的重負。
第四,美國經濟體系的重構任重道遠。美國消費主義盛行,多年來一直依賴擴張信貸和提前消費推動經濟增長。在經歷金融危機打擊後,美國勢必逐步收縮金融等虛擬經濟領域,重新重視實體經濟,擴大實體經濟的投資,在「再製造業化」等方面作出種種努力。
然而,重建產業結構,說易行難,不僅需大量、長期的投資和建設,更需對現行結構和體系進行艱巨的調整和改革。兩者都需時費力,非短期之功。這也是目前失業率高居不下,就業難望改善的內在原因。
正是上述種種原因使得美國經濟復甦疲弱,動力不足,隨時面臨跌入衰退泥潭的風險。在這些結構性問題得到化解或有明確的解決方案之前,美國經濟復甦仍將時好時壞,反反覆複,難以步入真正穩定和長期的增長。 |